餞唐郎中洛陽令
一臺推往妙,三史佇來修。
應宰鳧還集,辭郎雉少留。
郊筵乘落景,亭傳理殘秋。
愿以弦歌暇,芝蘭想舊游。
一臺推往妙,三史佇來修。
應宰鳧還集,辭郎雉少留。
郊筵乘落景,亭傳理殘秋。
愿以弦歌暇,芝蘭想舊游。
尚書省推舉您前往洛陽任職,您學識淵博,定能勝任撰寫史書的重任。您到洛陽任職,百姓定會像鳧鳥聚集般擁護您,您離開郎官之位,同僚們都希望您能多留片刻。我們在郊外的筵席上趁著夕陽余暉為您餞行,驛亭邊已呈現殘秋之景。希望您在處理政務之余,還能回憶起過去的美好交游。
一臺:指尚書省。推往妙:推舉前往任職,認為其才能出眾。
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這里泛指史書。佇來修:等待您來撰寫。
應宰:指到任為官。鳧還集:傳說東漢時王喬做葉縣令,有神術,常化雙鳧到京城朝見皇帝,這里用此典故表示百姓擁護官員。
辭郎:指離開郎官之職。雉少留:希望能多留一會兒。
郊筵:郊外的筵席。落景:夕陽。
亭傳:驛亭。理殘秋:處于殘秋時節。
弦歌:指治理地方政務。《論語·陽貨》記載孔子弟子子游為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
芝蘭:比喻美好的交游或友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唐朝,友人唐郎中被推舉前往洛陽任縣令,詩人為其餞行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交往頻繁,餞別時多以詩歌表達情感和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為友人餞行,贊賞友人才能,表達期許與不舍。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營造巧妙。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間的社交文化和詩歌創作風貌。
長憶蕭然山下縣,去秋為客日招邀。夕陽玄度飛輪塔,曉雨文通夢筆橋。搜檢蟲魚窮《爾雅》,詠歌草木續《離騷》。舊游回首成凋謝,莫遣音書似路遙。
吳東門,葑泥千頃曾無根。舟行滉漾渺無際,天水日夜相吐吞。太平日久、人煙聚落散布洲渚上,繩擉網罟往往成人村。沈仲說父、奉其高年之祖母,避喧卻掃于此安晨昏。說也不惟、文行一如李令伯,零丁孤苦、形影相依惟此祖與孫。祖母今年九十歲,十年三蒙賜帛恩。孫扶母出拜君命,能無芳鮮列酒樽?阿奶喜歡、一一為孫加啖歠,便出泄瀉腑臟如雷奔。耄齡久衰元氣薄,數日不復欣盤飧。說憂形于色,苦形于言。東吳世醫沈君日新父,與沈世契、如水有委則有源。新至切母脈,察母虛實寒與溫。謂非藥可療,精鑿曾經臘水浸,中有谷氣可以回脾元。作麋飲母病良愈,說也樂甚,再拜謝新難具論。嗟哉說與新,時之人,孝如說、藝如新,皆可敦薄俗、厚彝倫。只今圣王敷五教、舉逸民,一朝徵車轟動龍伯國,陳情有表應更語諄諄。新也上醫國固有道,說也孝感、可以假上帝通神。明是謂同姓,不減骨肉親。二子孝與藝,流布千秋春。
東園花木正芳菲,誰遣行藏與愿違。還闕未嫌雙鬢短,報恩渾覺此身微。柳縈別緒紛如織,風獎征帆疾似飛。諸老會時應有問,幸容衰朽謝朝衣。
功烈堂堂六十年,勞勞萋菲不妨賢。至公何待歲與月,未定且由人勝天。云鳥青山形跡外,風塵白璧笑談邊。江湖雖遠憂仍近,長對南薰憶五弦。
故鄉遙隔一溪青,眼底湖山興趣增。菊本剩栽多按譜,魚秧新種未容罾。舊藏書富縣簽庋,重慶堂高衣采登。未卜何時能往訪,懷人長望泖云層。
紅燈下,泥飲勸金尊。翠袖半翻籠玉筍,輕霞微泛襯鬟云。薄慍也殷勤。
朗公垂老尚吟詩,曾泛三湘看九疑。欲問勞生心擾擾,強酬佳句思遲遲。紅塵策馬殊無味,碧嶂攜僧自合宜。共待中條山有雪,寺樓吟盡更同誰。
輕筵單舫事相宜,促膝論心好自知。湖水雅如交意淡,嶺云徐共宦情遲。尊中醴色呼顏轉,坐里談鋒逼景移。努力浮沉俱自愛,與君能復少年時。
天臺山壓眾峰高,極勝窮幽是石橋。在昔一詩留翠壁,至今萬壑響青霄。淮南草木皆沾潤,塞北煙塵即便銷。將相功名古來有,可曾江上問漁樵。
徑尺蒼虬墜碧空,天風吹作玉玲瓏。尊前明月爭相拾,恐逐仙人過海東。
嶺南春早不見雪,臘月街頭聽賣花。海國人家除夕近,滿城微雨濕山茶。
衰草凝霜,敗條墜葉,寒云低亞沽水。寂寞詞心,逡巡蘭夢,消對西風十里。鴻去滄波杳,念騷魄、悲情何似。鏡冰空許幽懷,與誰同紉秋佩。長恨人天病久,溫酒向碧窗,遙問吟履。醉筆揮愁,蕓箋書怨,忍看劫邊紅淚。憑盡春臺跡,漫又省、凄馨文字。待覓華鬘,禁他歌扇憔悴。
風吹峨眉云,東依此山住。我來不敢登,只恐還飛去。
東鱗西爪類鴻泥,未盡勾勒忽分離。曾疑付梓顛倒版,復猜剪貼摩登辭。不懂西方抽象畫,怎讀中土朦朧詩!自憐學識太淺陋,未敢人前附恭維。
獨立暮庭中,齊腰雪幾重。不因逢酷冷,那解識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