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
梅妝竹外。未洗唇紅退。酥臉膩,檀心碎。
臨溪閑自照,愛雪春猶帶。沙路曉,亭亭淺立人無對。
似恨誰能會。遲見江頭蓋。和鼎事,終應在。
落殘知未免,韻勝何曾改。牽醉夢,隨香欲渡三山海。
梅妝竹外。未洗唇紅退。酥臉膩,檀心碎。
臨溪閑自照,愛雪春猶帶。沙路曉,亭亭淺立人無對。
似恨誰能會。遲見江頭蓋。和鼎事,終應在。
落殘知未免,韻勝何曾改。牽醉夢,隨香欲渡三山海。
梅花如美人妝容綻于竹外,唇紅未消。花瓣如美人酥臉細膩,花蕊似檀心破碎。它臨溪自照,帶著愛雪的春韻。清晨在沙路上,它亭亭玉立無人可比。好似含恨卻無人能懂。遲遲不見江上賞梅之人。它終會用于調和鼎鼐。雖知難免凋零,但氣韻風采未曾改變。它牽引著醉夢,帶著香氣仿佛要渡往三山海。
梅妝:指梅花的形態如美人的妝容。
酥臉:形容梅花花瓣如美人細膩的臉頰。
檀心:指梅花的花蕊。
和鼎事:古人以鹽梅調味,后以“和鼎”比喻宰相治理國家。這里指梅花有不凡的作用。
三山海: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詞中對梅花的贊美可推測,可能是作者在看到梅花后,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品格。作者或許處于一個不被理解的環境中,以梅花自比,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詞主旨是贊美梅花的高潔品質和不凡氣韻。其突出特點是將梅花擬人化,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算非常著名,但展現了詞人借物抒情的高超技巧,體現了宋詞中以物言志的傳統。
蒼珉臥偃蹇,飛瓊潄潺湲。
東野噴玉布,廬山谷簾泉。
玉斧敲寒冰,隨風走連卷。
清聲足洗耳,枕流恐徒然。
樹頭梅豆小,水際荻茅鮮。
老客攜名酒,頑胥納俸錢。
喜尋臨晚興,恨入惜春聫。
不似西湖樂,東風蕩畫船。
眾口嗷然望有秋,炎威何事燦林邱。
原田處處成焦土,江水源源亦斷流。
連月更無甘雨應,長空惟有火云浮。
如今幸喜金風到,會瀉銀河洗眾憂。
同轉東山憶故錢,錢家曾賜鮑家田。
地名有自誰能考,相業無聞姓卻傳。
種藕戶繁招宿鷺,尋花人倦信啼鵑。
玉泉流蔭分西去,并入官塘漾野船。
一株蒼檜臥龍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將換骨,人間劫火不燒心。
死條節節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陰。
此木豈知魂可返,爭傳咒水出叢林。
繡轂青驄驟晚風,柳絲翠裊石闌紅。
彩篙刺水停飛鹢,華表侵云截臥虹。
杖屨誰歸瀛嶼去,笙歌自補玉壺空。
重招張祜商新詠,不與當時蘚合同。
翠竹蒼松貼屋牢,屋前徑狹長蓬蒿。
蒲團坐久侵肌薄,柏子焚來結氣髙。
山雨濕蝸腥薜荔,野煙蔽鵲損櫻桃。
終期脫跡相從去,參取玄微學鄭遨。
小隱靈山莫計年,此猿清嘯洞門前。
當時不有胡僧喚,今日應無野跡傳。
寒掛枯條申右臂,晚藏碧樹憶西天。
云巖煙谷多遺種,月下三聲醒客眠。
老樹蒼枝翠子干,爛紅攙向雪晴看。
綠攢勁葉身邊刺,金凝纖須腹內丹。
鶴頂剪開霞瓣暖,驪珠遺下日亡寒。
幾多名品中州有,染透春風十二闌。
芳友幽棲九畹陰,花柔葉勁怯深尋。
謝家毓取階庭秀,屈子紉歸澤國吟。
百卉混林尊異種,一清傳世絕同心。
身悝風露甘修潔,誰托斯馨欲援琴。
旌幢龍虎衛,臺殿鼓鐘浮。
水亂渾疑雨,山深祗見秋。
九天嚴采訪,元老主焚修。
得祿安蕭散,前身幾世修。
如館如城幾艷叢,拒霜不覺老西風。
曼卿人見騎驢去,丁度仙游按轡空。
惆悵二公皆死讖,淺深十里尚秋紅。
且圖席地看花醉,肯羨豪家繡褥工。
清霜染岸楓,扁舟渡蘄水。
蘄城傍新筑,無此至堅壘。
誰憐多病苦,委命空江里。
艱險已備嘗,萬事謹謀始。
追憶數年前,精神豈今比。
酸辛賦逺游,晚泊問沙觜。
繁蘂粘條簇茜塵,挨墻傍壁爍荒榛。
風傳兄弟知何樂,雨噴精神老此春。
眼底葉空枝有艷,根頭花盛樹無身。
野芳若省榮枯易,肯厭游蜂來蜜頻。
饑穰誰道盡由天,治國須知類小鮮。
貪吏班車方立立,雷神振鼓已闐闐。
宏羊既往民無事,旱魃不來書有年。
自此皇家歌樂歲,魚麗天保永無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