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泛大海作
放棹大洋中,四見滄海色。
長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
江南見混黃,臺麓見綠碧。
但是蹴風行,層層皆雪白。
有時浪矗空,銀雪三山積。
平落洪浸間,隱隱黑龍脊。
我乘艨艟游,不畏長鯨擲。
談笑輕波濤,昂頭天咫尺。
放棹大洋中,四見滄海色。
長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
江南見混黃,臺麓見綠碧。
但是蹴風行,層層皆雪白。
有時浪矗空,銀雪三山積。
平落洪浸間,隱隱黑龍脊。
我乘艨艟游,不畏長鯨擲。
談笑輕波濤,昂頭天咫尺。
劃船駛入大洋之中,多次見到滄海的顏色。遼闊天空融入巨大的海水里,海水有時呈玄色、有時是深黑色。在江南看到海水是渾濁的黃色,在臺麓看到海水是碧綠的。只要船乘風行駛,層層波浪都如雪白。有時海浪矗立在空中,像堆積著三座銀山。海浪平靜落入洪波之中,隱隱約約像黑龍的脊背。我乘坐戰船遨游,不害怕巨鯨的翻騰。談笑間輕視波濤,昂頭感覺離天只有咫尺之遙。
放棹:劃船。
巨浸:大湖,這里指大海。
蹴風:乘風。
艨艟:古代的一種戰船。
長鯨擲:巨鯨翻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乘船航行于大海時,被大海的壯麗景色和磅礴氣勢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展現其豪邁心境。
此詩主旨是贊美大海、表達豪情。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豪邁。在文學史上雖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獨特感悟和豪邁的精神風貌。
人定朱門尚未開,
初星粲粲照人回。
此時寒食無煙火,
花柳蒼蒼月欲來。
二十二年文教主,三千上士滿皇州。
獨陪宣父蓬瀛奏,
千堂何處最榮美,朱紫環尊幾處酬。
圣干文德最稱賢,自古儒生少比肩。
再啟龍門將二紀,正是感恩流涕日,
但思旌旆碧峰前。
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
觱栗調清銀象管,爭奈夜深拋耍令,舞來挼去使人勞。
誰言行旅日,況復桃花時。
水即滄溟遠,星從天漢垂。
川光獨鳥暮,林色落英遲。
豈是王程急,偏多游子悲。
至道不可見,正聲難得聞。
忽逢羽客抱綠綺,忽揮素爪畫七弦,蒼崖劈裂迸碎泉。
憤聲高,怨聲咽,吹我神飛碧霄里,牽我心靈入秋水。
有如驅逐太古來,前弄嘯,后弄嚬,一舒一慘非冬春。
從朝至暮聽不足,人間豈合值仙蹤,此別多應不再逢。
抱琴卻上瀛洲去。
春闈帝念主生成,長慶公聞兩歲名。
有蘊赤心分雨露,遙仰高峰看白雪,多慚屬和意屏營。
一振聲華入紫薇,
三開秦鏡照春闈。
龍門舊列金章貴,
誰知散質多榮忝,
鴛鷺清塵接布衣。
文學宗師心秤平,無私三用佐貞明。
恩波舊是仙舟客,羽毛方荷生成力,難繼鸞皇上漢聲。
滿朝簪發半門生,又見新書甲乙名。
孤進自今開道路,忝受恩光同上客,惟將報德是經營。
蟾蜍醉里破,蛺蝶夢中殘。
山險不曾離馬后,酒醒長見在床前。
(希逸有仆武干,
長慶曾收間世英,果居臺閣冠公卿。
天書再受恩波遠,
小儒謬跡云霄路,心仰蓮峰望太清。
重德由來為國生,五朝清顯冠公卿。
風波久佇濟川楫,
孔門弟子皆賢哲,誰料窮儒忝一名。
淼淼萬余里,扁舟發落暉。
滄溟何歲別,白首此時歸。
寒暑途中變,人煙嶺外稀。
驚天巨鼇斗,蔽日大鵬飛。
雪入行砂屨,云生坐石衣。
漢風深習得,休恨本心違。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獨還。
齊榮恩未報,共隱事應閑。
訪寺臨湖岸,開樓見海山。
洛中推二陸,莫久戀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