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登御風臺
寂歷芳臺古,天空野望長。雨晴閑樹出,雪盡粵山蒼。露蘚凝寒翠,煙花送斷香。御風人不見,徒此立斜陽。
雁峰晴翠里,臺古獨登臨。沙阜人煙積,山城海戍深。野云飄杖舄,林吹拂衣襟。仙路無期達,空驚吊古心。
寂歷芳臺古,天空野望長。雨晴閑樹出,雪盡粵山蒼。露蘚凝寒翠,煙花送斷香。御風人不見,徒此立斜陽。
雁峰晴翠里,臺古獨登臨。沙阜人煙積,山城海戍深。野云飄杖舄,林吹拂衣襟。仙路無期達,空驚吊古心。
寂靜古老的芳臺,天空遼闊,四野遠望無邊。雨過天晴,閑逸的樹木顯現,積雪消融,廣東的山巒一片蒼青。露水下苔蘚凝聚著寒翠,如煙繁花散發著殘香。那御風的人已不見蹤影,我只能獨自在斜陽中佇立。雁峰在晴朗翠綠間,我獨自登上古老的高臺。沙堤上人煙聚集,山城與海邊的營壘深遠。野外云朵飄繞在拐杖和鞋子旁,林間清風吹拂著我的衣襟。成仙之路遙遙無期難以到達,只徒然引發我憑吊古跡的感慨。
寂歷:寂靜。
野望:向四野眺望。
粵山:廣東的山。
露蘚:帶露水的苔蘚。
煙花:如煙的繁花。
斷香:殘香。
杖舄(xì):拐杖和鞋子。
海戍:海邊的營壘。
仙路:成仙之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對古跡的憑吊以及對成仙的感慨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覽古老的御風臺時,面對歷史遺跡,結合自身心境所創作。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游歷中觸發了對人生、歷史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登御風臺所見之景,抒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情和對生活的感悟。
干戈連萬國,丘壑臥三年。虎嘯黃茅地,鴉屯白骨田。渴虹疑竭海,腥霧欲沈天。搖落前朝老,長懷魯仲連。江村兵火后,月色似長淮。鼓角連秋思,風塵帶客懷。諸公朝漠北,一老哭天涯。猶幸舂陵夜,蔥蔥氣尚佳。
白云綠樹抱幽居,人境何年乍結廬。樽酒遲君茵席上,披襟共話柳風初。
繁紅隕晴風,欄絲自成聚。鮫綃涴紅淚,冰蠶貫香雨。逝將流水心,縈此愁幾縷。日暮燕支寒,春深聞杜宇。
寶刀隴上日初沉,壁觀峰前云正深。四十八聲清夜發,教人失卻少年心。
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君山老人何處歸,夢入瀟湘洞庭曲。浮丘仙客五湖心,復向滄波學鳳吟。不吹玉塞梅花調,不奏青樓楊柳音。商聲遲遲羽聲急,寒葦飛花露香入。水靈解佩撇波來,山魅吹燈倚云泣。萬事無心一葉舟,夜寒星斗落船頭。數聲絕島魚龍曙,三弄澄潭雁鶩秋。初聞鳳在岡,倏爾鼉吟水。天籟風泉何處鳴,落木寒狷一時起。浮丘子,通靈仙,汗漫終懸魏闕情。曲終又欲蓬萊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荷葉高低籠水碧,葉下花紅露沾濕,采蓮渡頭風正急。風正急,棹船歸,云片片,雨霏霏。
涼風落墮梧桐葉,散下銀床飛獵獵。樂陵臺上悄無人,獨倚梧桐看秋月。月高當午梧陰直,涼氣沾衣露花濕。此夜卻憶在金陵,酒醒江樓聽秋笛。
夜寒敢嘆臥如弓,起傍殘爐榾柮紅。童子偶看門外白,誰將瓊玖賑詩窮。
舊業三元賦,新功百中經。屈使守鄉國,護保□□□。□□□比屋,燕雀語□□。菊花與汝作生日,螃蟹喚吾入醉鄉。諸公未許子為政,萬事無如髯絕倫。糟姜三盞酒,桕燭一甌茶。把酒從來不可期,吾降今日少人知。
緘床氣正漉。霧月濛濛漂亂屋。僵夢欲回又復。聽荒燕背涼,殘礁銜哭。長風怒郁。帶暗潮、低咤難鞠。光何處、一燈倦立,冷白熨銀粟。波簌。刺天懸纛。喚酒悵、無名斷續。窗前飛絮自逐。失影街南,繞袂幽獨。病猧驚巷曲。近逝水、愁城夜筑。蒼茫里、紅桑孤佇,靜共海云宿。
獨立滄茫笑此生,瘦筇幾尺也扶傾。新傳只屨無多售,舊濫吹竽亦小更。往往詩囊隨李賀,深深酒盞寄淵明。世間未必如公足,山有飛云水有溟。
蘇武挺奇骨,矻然不可移。齧雪兼咽旃,掘鼠還牧羠。孤臣合窮死,不用青天知。區區惜朝露,故人真女兒。
別家亦云久,昨得家中書。書中何所云,父母與妻孥。昔來柳依依,素雪今載涂。豈不念還歸,天子西擊胡。登山眺故鄉,存沒兩嗚呼。丈夫死國讎,安能戀里閭。生當取封侯,怨別秪區區。
閣皂峰頭半朵云,化為道士到吾門。問渠真個如云懶,為許隨風處處村。
何時鯈忽開混沌,恁是洪流砥柱傾。萬里山川誰鑿空,九洲星月與同行。衰旺隨順寒喧改,蠻觸無為物我爭。正爾瀰漫多勝業,詎能卅億共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