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作
兒女英雄海上緣,
東風吹散化春煙。
相逢欲灑青衫淚,
已割蓬萊十四年。
兒女英雄海上緣,
東風吹散化春煙。
相逢欲灑青衫淚,
已割蓬萊十四年。
兒女英雄們在海上結下緣分,可這緣分如被東風吹散化作了春天的煙霧。如今相逢,我真想灑下傷心的淚水,因為臺灣已被割讓十四年了。
海上緣:指在海上結下的緣分。
青衫淚: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馬青衫濕”,這里表示傷心落淚。
蓬萊:指代臺灣。
此詩創作于臺灣被割讓十四年之后。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失敗后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感慨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遭遇,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明確,表達了對臺灣被割讓的悲憤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情感強烈、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愛國人士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痛心。
茸茸紅柳欲飛花,歌舞深林看柳娃。雙角吳童真可念,誰知至竟不辭家。
連山一抹映霞紅,妝點西湖晚景濃。長送釣船歸遠浦,還催僧寺起疏鐘。浮圖插漢光相射,高樹懸崖影漸舂。欲借魯戈揮暫駐,照師飛錫過前峰。
耆德今無幾,公誰敢比肩。甘泉方舊籍,京兆遽新阡。清議今何負,遺書竟莫傳。單杯無自奠,老淚倍潸然。
年衰人少睡,冬半夜初長。欹枕聞更漏,重衾覺曉霜。鳥聲來別島,海色接扶桑。何事喧嘩早,樵夫上北岡。
中興寺內白鳧翁。四方側聽聲雍雍。道人聞之夜打鐘。
空谷遠朝市,幽人心所嬰。偃蹇烏角巾,終謝冠紱縈。出門四山曉,一水相與明。吾意聊適耳,匪希高尚名。村醪薦園果,山花逞奇英。良朋遠相求,春禽鳴嚶嚶。呼筵劇傾倒,一飲輕十觥。酣來臥崖石,松風為解酲。一醉遺萬慮,百畝稱閒氓。竹林豈狂者,桃源非世情。白日復欲暮,閉門聞瀨聲。扁舟者誰子,風波勞爾生。
瓊妃紛紛出玉宮,縞裙練帨飄天風。一天晴月夜皓皓,萬堆香雪春融融。梨花對面不能白,桃樹滿株空自紅。太守便是韓公愈,夜領張徹投盧仝。
數畝龍耕瑤草,幾枝云護琪花。毛女洞前覓路,羽人門外停車。
融結成來不記秋,斷崖蒼壁鎖煙愁。中分洪造夏王力,橫截大山伊水流。八節灘聲長在耳,一川風景盡歸樓。行人莫動憑欄興,無限英雄浪白頭。誰將長劍斬長蛟,斬斷長蛟劍復韜。爪尾蜿蜒凝華岳,角牙獰惡結嵩高。骨傷兩處嶄蒼壁,血出東流洶巨濤。此物猶難保身首,謂言讒口莫嗷嗷。
奄忽經年感物華,一番顑頷一咨嗟。豺狼當道無人問,潦倒漁陽第幾撾。
月將落兮潮水平,舟不來兮傷予情。獨立沙洲兮涕淚零,無人知兮惟流螢。水禽忽叫兮似人聲,追者至兮天欲明,君豈忘兮不來迎。妾若還兮亦不生,掛榕枝兮心戰栗,裙帶斷兮泥沒膝?;陮ぶ圪獠灰娭郏暌娭圪怄府?。舟迎魂兮更莫遲,波濤驚兮魂恐失。
煙霧冥濛雨意垂,遠山隱隱抹修眉。急催行李投前店,似我當年在道時。
親戚疏疏已曉星,杯中滴滴是真情。近來此酒誰家有,除卻旗亭無笑聲。
下空晝。歸帆乍掩,危橋野鳥僝僽。斷垣波外瘦。廢塔暝煙,猶掛疏柳。將軍去后。早恨咽、樵童漁叟。一角孤云渺渺,帶叢笛不勝悲,向城陰回首。知否。大招賦又。蟲沙甚處,遺怨歸橫岫。暗苔寒碧透。斷甲埋沙,哀笳催堠。家山似舊。忍客里、來澆尊酒。譜入神弦共奏。怕斜日、拂靈旂,黃昏驟。
衣無錦繡勞心織,味乏膏粱困舌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