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寺
一抹斜陽上繚垣,芫花滿地柏陰繁。
城中客子聞鐘去,獨立空山聽斷猿。
一抹斜陽上繚垣,芫花滿地柏陰繁。
城中客子聞鐘去,獨立空山聽斷猿。
一抹斜陽灑落在寺院的環繞矮墻上,滿地都是盛開的芫花,柏樹的樹蔭濃密繁茂。城中的游客聽到鐘聲后紛紛離去,我獨自站立在這空寂的山中,聆聽著斷斷續續的猿猴啼鳴聲。
繚垣:環繞的矮墻。
芫花:一種落葉灌木,春季開花,花紫色或紫紅色。
客子:游客。
斷猿:斷斷續續的猿啼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報恩寺時,看到寺院在斜陽下的景象,城中游客來去匆匆,而自己更愿沉浸于這自然的寧靜中,于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詩人在自然中的獨特體驗和心境。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細膩感受和獨特表達。
山頭分兩崖,知有泉來處。
曲澗潄琮琤,夜來應驟雨。
葉嫩明琉璃,藤生絡松樹。
石腳漲所痕,莓苔濕無路。
玩之室生白,明是春將暮。
何當門對開,小結幽廬住。
小舟吚啞渡橫塘,十里秋畦粳稻香。
莫怪雨聲驚客夢,要催詩句入行囊。
重過蘋水波浮綠,遙見菊籬花正黃。
佳節莫論重九后,??篷獨酌泛茱觴。
篤篤篤,日長正午睡初熟。誰其扣門訪幽獨,見他利喙啄枯木。
枯木中間能有幾,小蟲何足飽爾腹,盡日勞苦食不足。
篤篤篤,此聲尚且聒人耳,人之多言寧不瀆。
戒之哉,篤篤篤。
蘆葦戰風聲颯索,細雨吹絲冰簾箔。
暖盤醉客珠履喧,聳鸞筆飛璣唾落。
詩人大義在切磋,曳裾彈鋏籍若何。
正倫風化理不二,御邦即是家之和。
古木夾幽徑,森嚴夏禹祠。
陰云護陵寢,遺廟鎖蛟螭。
窆石今猶在,梅梁事亦奇。
道人情意厚,邀我讀殘碑。
天涯秋晚見孤芳,華發蕭騷易感傷。
對酒未嘗忘北海,因詩惟恐瘦東陽。
古心翻得風霜白,冷艷寧隨草木黃。
惟屈可餐陶可采,蝶蜂爭得識寒香。
五色云邊昔稚圭,軍戎萬里已周知。
趨朝豈止重憑廣,出幕聊為送適詩。
行李羽輕清漲穩,交情珍重歲寒期。
君王若問荊州事,白玉階前細數之。
收攬河山入此樓,幾年蚡冒古荊州。
目窮夕照西沉隊,心到寒江東盡頭。
歷歷雄圖史南北,紛紛遺恨晉春秋。
酒邊感慨憑闌久,衰柳行間數白鷗。
淳熙公論盛槐門,文獻依然故笏存。
晉世昔聞期畢萬,魯人今喜見臧孫。
交游半是清流望,趨向難為俗子論。
久客諸侯寧鬰鬰,公卿元自出藩垣。
驕陽赫赫正當空,化作甘霖覆手中。
洗滌四郊無點翳,作興群槁有新功。
惟方寸地能精格,信咫尺天隨感通。
毋以喜書安僅足,更行好事答高穹。
分弓輟自侍臣班,來擁貔貅設漢關。
膽落氈裘千里外,指呼羽扇一麾間。
共期樸實工夫到,會見承平氣象還。
荊益論盟如此酒,從今西顧釋天顏。
逍遙微物累,出處任天真。
薄宦已陳夢,青山猶故人。
鑒湖涼不暑,荷葉浄無塵。
往往入圖畫,扣舷欹角巾。
海宇材能盛,風云氣類從。
一賢居上介,千里折遐沖。
咨事須孫楚,論詩得正封。
城東未為好,終不似烏龍。
蕭蕭風雨問南關,客里單衣八月寒。
燈火數家棲逆旅,江山千里走卑官。
飄零岐路憑詩紀,寂寞襟懷借酒寬。
亟寫音書寄鄉國,北山高臥盡平安。
丈席即之溫,終身佩一言。
棟梁失安定,山斗慘韓門。
慟矣心喪重,凄然手澤存。
江聲助悲些,莫返大夫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