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子瞻賦游惠山三首 其一
輟棹縱幽討,籃輿入青蒼。
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
層巒淡如洗,杰閣森欲翔。
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
涓涓續清溜,靡靡傳幽香。
俯仰佳覽眺,悠哉身世忘。
輟棹縱幽討,籃輿入青蒼。
圓頂相邀迓,旃檀燎深堂。
層巒淡如洗,杰閣森欲翔。
林芳含雨滋,岫日隔林光。
涓涓續清溜,靡靡傳幽香。
俯仰佳覽眺,悠哉身世忘。
停下船槳盡情深入探尋,乘竹轎進入青蔥山林。圓頂僧人前來相迎,佛堂中檀香裊裊。層層山巒仿佛被水洗過般淡雅,高大樓閣如要騰飛。林間花草飽含雨水滋潤,山間日光隔著樹林閃耀。細流涓涓不斷,幽香緩緩飄散。上下觀賞美景,悠然間忘卻了自身與塵世。
輟棹:停下船槳。
縱幽討:盡情深入探尋。
籃輿:竹轎。
青蒼:指青蔥的山林。
圓頂:指僧人,因僧人頭頂光禿。
邀迓:迎接。
旃檀:檀香。
杰閣:高大的樓閣。
森欲翔:形容樓閣高聳,好像要騰飛。
岫日:山間的日光。
這首詩是作者與蘇軾一同游覽惠山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詩題可知是與蘇軾同游時的唱和之作。當時他們在游覽中被惠山的美景所吸引,從而創作了此詩來表達游覽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惠山美景,突出其清幽秀麗的特點。詩中景色描寫細膩,意境營造出色,展現了作者較高的寫景抒情能力,在描繪自然山水的詩作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大雪灑天表,孤峰入云端。何人向漁艇,擁褐對巑岏。
草際生曙色,林端收暝煙。露花泣啼臉,風葉彈鳴弦。農家喜铚艾,行歌向東阡。大道無狹邪,平原多稻田。客行良不惡,敢曰從事賢。
使者南歸海上城,遠還慰藉見交情。書來烏粵知彊健,詩到耽羅識姓名。綺語紅塵忘結習,黃麻紫誥被恩榮。傳經更憶危夫子,一代衣冠屬老成。
絕知嗣法一枝香,作意開堂嗣雪堂。早悟錐沙傳筆畫,旋收珠玉入詩囊。卷藏人閟龍蛇字,炳蔚家馀虎豹章。衣缽兩郎公不恨,班班文物未凄涼。
涼夜漏迢迢。逆旅燈桃。連朝輪鐵盡磨銷。揉損腰膠憔悴鬢,春思如潮。角枕夢無聊。雨又蕭蕭。東風無力可憐宵。故國江山何處是,文采飄遙。
等閑過了清明,草痕深一庭新翠。光風信息,牡丹初褪,茶醾猶未。燕語清圓,梅英松潤,困人天氣。笑文園倦客,詩才減盡,猶□有,傷春意。別有留春去里。小房櫳、玉英雙倚。天香浮動,朱衣乍試,鉛華盡洗。一曲琵琶,輕攏挑撥,未觴先醉。又匆匆上馬,藍橋路隔,漫增凝睇。
蟠木離奇誰是客,詎圖燕谷亦春風。方皋相馬驪黃外,康節識花根撥中。投士泥途公為國,讀書城旦我何功。只今一瓣南豐在,夾袋他年愿始終。
北望幽燕欲斷魂,留連未忍別家園。直須三徑秋光老,開盡黃花始出門。
柘岡陰滿雨初晴,野徑無人獨自行。一飯茅齋最瀟灑,香芽如玉待君烹。
東海有一士,被服云錦裳。饑餐炎洲霞,渴吸瑤池漿。鶴馭何翩翩,九垓一相羊。朝發崗?野,夕憩沈默鄉。眷言與汗漫,抗臂窮洪荒。九州雖云大,視之如室堂。紛紛尺蠖徒,看彼鴻鵠翔。
龍江今喜對,雁蕩昔曾聞。樹黑深藏雨,山青半出云。行人知虎跡,仙客問羊群。老我來何日,林泉定許分。
舊隱湖山筆底收,相從京洛意中游。昏昏車馬飛花雨,寂寂鐘魚落葉秋。千古登臨翻昨夢,百年歌舞漾清愁。何當化鶴看滄海,不用呼猿吸澗流。
青子初肥色半鮮,綠陰深處壓枝懸。日長幾陣廉纖雨,正是江南四月天。
驛使傳宣詔逐臣,輕舟夜發五河濱。當年早際風云會,此日重沾雨露新。豈有文章裨制作,祗將忠直答皇仁。明朝咫尺天顏近,莫怪燈花報喜頻。
茲山近南服,勝跡冠朱方。石骨入海眼,地脈通混茫。金精孕清淑,水德融嘉祥。寒含六月冰,潤浹九里長。鯨腮狎獵起,虎只呿呀張。發竇既窈窕,流渠遂汪洋。洞徹瑩玉鑒,鏘鳴合宮商。靜含玄機妙,動見大智藏。養德君子類,膏物農夫望。野僧向我言,其功殊匪常。飲之祛百邪,能使俗慮忘。漱咽入靈府,喉舌生清香。爽淅動毛發,飄忽凌風翔。何當揚湛冽,盡洗貪濁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