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為建陽令遣小吏王堪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鶴亭之上令抄道書久之若有所悟棄家不歸后六七年訪余田間敝裘跣足真為道人矣自言欲謁翁于桐城作五詩送之 其一
向來刀筆充書佐,
歲晚衣巾學道流。
畢竟賢于人一著,
醉中夢里忽回頭。
向來刀筆充書佐,
歲晚衣巾學道流。
畢竟賢于人一著,
醉中夢里忽回頭。
過去你拿著刀筆充當書佐小吏,到了晚年卻換上衣巾去學道修行。終究是比別人高明了一步,在醉夢之中忽然醒悟回頭。
刀筆:古時書寫工具,這里指從事文書工作。書佐:掌管文書的小吏。
歲晚:晚年。道流:指道士,學道的人。
著:同‘著’,步、招。
詩人曾任建陽令,小吏王堪被派去為西山翁做事,在仙游山房招鶴亭抄道書后有所悟,棄家學道。六七年后來田間拜訪詩人,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賞王堪棄世學道的覺悟。特點是通過對比展現人物轉變,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部分人對學道修行的態度。
紫騮踏碎玲瓏雪。霜街夜色明于月。深巷度琵琶。鐙紅鳳女家。相看元似客。啼笑空前跡。鏡閣夢重來。秋寒生綠苔。
壯矣府中縣,索如城外村。墨池今掃跡,石筍舊馀根。風急漢弦斷,雨多秦鏡昏。新秋一懷古,情緒若為論。
潦雨彌旬月,予方念鞠窮。子行何草草,別語又匆匆。漢沔英靈在,江山今昔同。未須登峴首,先合拜隆中。
昔時累科舉,讀書患不足。天今予我暇,有書真不讀。煌煌百圣心,清徹寒泉玉。遺澤存讀書,浸作生民福。靜觀靈臺中,萬象森在目。天寒境自明,欲淺機自觸。斯文化異端,骎骎即深谷。晞顏以自勵,吾欲求之復。
聳仙姝螺髻,擁晴翠,立中流。看北固亭臺,南徐壁塢,今古悠悠。輕帆趁潮曉渡,倚松寥、高閣對清秋。寂寞江山踞虎,蒼茫田地浮鷗。扁舟。去還留。臨絕巘,俯滄洲。望東溟浩渺,鯨鯢蹴浪,海思云愁。嚴疆更無戎索,任修羅、戈戟亂神州。庾信暮年詞筆,哀吟豈獨江頭。
詩濤難放筆頭乾,歸及初晴素魄圓。善譽敢論當世比,佳萹應任老夫傳。凌云列岫堆螺髻,出水新荷點翠鈿。報政還朝知不晚,追隨能復記當年。
焦山僻在海門邊,得到其中是夙緣。要會相逢一句子,春風依舊似當年。
華陽有客似重來,新見云林別館開。寒日半巖松鶴起,腥風萬壑雨龍回。琴床流露滋瑤草,丹鼎飛春上玉梅。居者未知清且遠,人間咫尺望蓬萊。
水香搖浦溆。記柳外停車,山衣飄雨。歸云裊殘縷。睇煙郊晴色,一臺高據。林泉付與。盡蹉跎、酒懷琴緒。傍苔墻、愁篴拈來,怕有冷鷗偷覷。凝佇。吟亭紅老,別岫青孤,舊悰何許。多情巾屨。偏捎到、感秋語。料行歌側帽,霜林巡遍,也似征鴻待侶。賺宵來、客枕凄迷,夢邊塔宇。
寂寞三秋節,凄涼萬里風。關河盡形勝,人物幾英雄。秦葉隨流水,周禾滿故宮。此心懸象闕,夢繞浙西東。
短筇遍歷溪山,款段時尋鄰里。遇酒聊一中之,得句亦偶然耳。
翠暖紅酣,丁歌甲舞,天街風日承平。逐五陵年少,簫鼓逗春城。正三月、柳花吹處,脂香壓酒,銀膾調羹。任玉山頹醉,渾忘魚鑰深更。司勛重到,歷華鬘、劫后心驚。踏舊院蘼蕪,闌前月色,今為誰明。剩有梨云入夢,西風戛、鈴佩輕盈。聚眉峰兩角,凄然多少幽情。
春色無高下,春雷動地音。翻空一夜雨,滴破祖師心。
往來陰雨恰彌旬,滑滑那堪鳥語頻。行色可無三日霽,旅懷應付萬家春。欣聞郊勞開瑤席,想見車旋入錦茵。何幸詩筒時寄我,慰懷須信有詩人。
鵒眼含波,鴛心分淚,一片春魂鐫就。寒偎瘦篴,夢擱清歌,惆悵峭帆歸后。閑了花前錦杯,老去詩愁,墨華沾透。問珠簾何許,傷離滋味,淬妃知否。休更說、射策明光,年時涂抹,絕世蛾眉終負。還珠恩重,抱石身孤,萬感斷鐘殘漏。難補人間恨天,拚與癡頑,白頭相守。算風情無恙,酥痕曾染,草枝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