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居得故人書
割席何多日,分春又一年。
遷鶯聲競巧,五柳色爭妍。
邐迤深山麓,棲遲小洞天。
書來勞款密,同病酷相連。
割席何多日,分春又一年。
遷鶯聲競巧,五柳色爭妍。
邐迤深山麓,棲遲小洞天。
書來勞款密,同病酷相連。
與友人絕交已有多日,又過了一個春天。黃鶯啼鳴聲競相精巧,柳樹的顏色爭奇斗艷。我遷居到曲折的深山腳下,棲息在這小小的洞天之中。收到你的書信,言辭誠懇關切,我們同病相憐,情誼緊密相連。
割席:出自管寧割席的典故,這里指與友人絕交或分別。
分春:度過春天。
遷鶯:黃鶯,常用來比喻登第或升官,這里指黃鶯啼叫。
五柳:指代柳樹,源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邐迤:曲折連綿的樣子。
棲遲:棲息、逗留。
款密:誠懇親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與友人的分別,隨后遷居到深山之中。當時或許處于一個相對寧靜的時期,詩人在新的居住環境中,收到友人書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與友人分別后的復雜情感,既有時光易逝之感,又有山居的孤寂,也有友人關懷帶來的慰藉。其特點是景情交融,以質樸語言展現真摯情感,在同類表達友情與感慨時光的詩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霜枝幾葉醉陶家,秋色南山也自佳。千古無窮開老眼,豈徒太極是梅花。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士,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圣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如何不明徹,于是獲圓通。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獲圓通。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不恒其所覺,云何獲圓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其覺不恒一,云何獲圓通。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法稱為內塵,憑塵如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想念不可說,云何獲圓通。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心聞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鼻息本權機,祇令攝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獲圓通。神通本宿因,何關性分別。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有為非圣性,云何獲圓通。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塵消覺圓凈,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塵登如在夢。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消,成圓明凈妙。馀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自馀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愿加被未來,于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馀者,真實心如是。
九州可贈,百萬何惜。騎驢出門,書生失色。
攪海獰龍頭角露,出林老虎爪牙張。至今六合風云里,浩浩來登選佛場。
長年三老試登艫,雙鬟小妓唱巴歈。重露桃花薛濤井,輕風楊柳文君壚。可憐鴻矰橫四海,未許鴟夷浮五湖。銷魂從此渺然去,回首峨眉山月孤。
石洞何年辟,山靈變幻奇。垂巖開異境,裂石見深池。啜茗云生岫,尋詩蘚沒碑。林泉如有待,回首欲何之。
閑愁閑恨總無名,終古斜陽不勝情。我欲掣鯨南海去,月明鮫室看珠生。
板輿曾至鄭,靈輤此歸周。行哭人增慕,凝茄月正秋。九原開祔穴,故土覆新丘。歲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一倍惜花時,寒香滴酒卮。幸依無事客,且喜不蟠枝。近枕通幽夢,安禪伴凈尼。未知白蘇老,酬唱幾番詩。
夢里溫馨,尊前旖旎,一醒盡成虛話。荼蘼褪后,青杏圓時,春剩游絲縈掛。卻羨多情柳花,還能趁撲,繡車驕馬。待重尋,年少心情,先怕自家驚詫。恁惋惘悄悄明窗,綿綿永晝,怯把簾鉤松下。懨懨枕榻,澹澹屏山,對影自傷偢侘。為他輕暖柔寒,檢點乘除,閑愁細惹。甚年年、芳草天涯,春訊總難憑借。
跡遠還如邇,赪霞映碧槐。字林慕吳綺,詩格愛袁枚。念汝遙山隩,勝余舊郭隈。幽情傳麗句,三復不能回。
人間失詞伯,天上落文星。商皓終辭漢,桓榮厭授經。重泉赍志業,喬岳返英靈。身后千年事,空留竹簡青。秘殿承新寵,儲宮冠舊僚。從龍登紫極,扶日上青霄。暝壑移舟遠,長川閱水遙。瞻懷柏城路,丹旐去飄飄。才罷荊州市,俄歸蒿里墳。鹽梅失群望,羽翼有前勛。浪作登龍客,慚無幼婦文。辱知無以報,灑淚向嵩云。
戶外井桐飄。淡月疏星共寂寥。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已覺秋聲引雁高。羅帶束纖腰。自剪燈花試彩毫。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為問江頭早晚潮。
春曉輕雷,采蘋洲上清明雨。亂云遮樹。暗澹江村路。今夜歸舟,綠潤紅香處。遙山暮。畫樓何許。喚取潮回去。
燈影幢幢炭已灰,山頭無月暗相催。年光一向難留住,恰似老從今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