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院讀壁間蘇在廷少卿兩小詩次韻二首 其一
揚鞭暮出錦官城,
小院無僧有月明。
不信道人心似鐵,
隔城猶送搗衣聲。
揚鞭暮出錦官城,
小院無僧有月明。
不信道人心似鐵,
隔城猶送搗衣聲。
傍晚揚著馬鞭走出錦官城,小院子里沒有僧人卻有明月照耀。不相信修道之人的心冷硬如鐵,隔著城墻還能傳來搗衣的聲音。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道人:這里指僧人。
搗衣聲:洗衣時用棒槌捶打衣服的聲音,常象征著思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傍晚出城來到觀音院。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平靜,詩人可能在旅途中或公務之余來到此地,心境孤寂,看到周圍景象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愁緒。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常見的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創作技巧。
罵巢人去青山在,白石巖扉薜荔陰。絕澗未霜殘葉爛,半林微照斷云深。蕭條香界無僧跡,寂歷寒花見客心。遙想罷官多樂事,風流時有謝公吟。
怪石似狻猊,人傳艮岳遺。老僧空色相,何必愛神奇。
一尋五峰老,孤塔在云端。鐵樹已古色,石房空晝寒。風流無后輩,山水入多盤。見說潛公隱,天華雨滿壇。
我家洗研池邊樹,朵朵花開澹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北風吹水撼孤城,送子南歸百感生。白首登朝逢禍亂,黑頭失意過清平。爾沖濤浪還湘浦,我逐干戈走帝京。千古袁家稱大族,祇緣歷代有忠貞。
上相勛庸盛,羈人會合難。昔曾陪劍戟,今乃廁衣冠。酒向佳人醉,花隨錦障看。篆香雕鴨換,銀甲小箏彈。內屋開新色,重簾護薄寒。旨肴呈海陸,妙舞播椒蘭。賢達儕梁苑,才華擬建安。任情從客狎,劇飲樂杯干。門第青春迥,星河五夜闌。歸鞍拂華薄,零露已漙漙。
高棟層軒夜未央,溶溶新綠漲池塘。風輕楊柳金絲軟,月淡梨花玉骨香。亂唾碧茸紆曲徑,獨循青瑣轉回廊。千金一刻誰能買,輸與豪家白面郎。
槐宮悉混玉石焚,廟貌依然惟古云。須仗吾儕更脩葺,休教風世喪斯文。
道人卓錫使泉飛,一派清甘滿石陂。誰識灌溪真境界,也知只見漚麻池。
色深乍搗守宮紅,片細俄隨蛺蝶風。到得離披無意緒,精神全在半開中。薔薇難比況金沙,一種風標富貴家。我有公評君記取,惜花須惜海棠花。千株絳雪照滄灣,應笑劉郎帶老顏。尚有少年情味在,戲搜綺語續花間。鳳州宮柳昔曾攀,亦醉瓊花芍藥間。獨有海棠心未足,每逢多處必來看。劉園水竹絕幽清,花徑繁紅蘚砌青。何處貴游開步障,誰家生色畫深屏。徙倚溪亭惜墜芳,恨無異域返魂香。殘枝并恐風吹去,插在金瓶置坐傍。忽憶聯鞍過水西,重尋前約未參差。祇愁人議風流罪,屢出看花數賦詩。淡賞無煩羯鼓催,解鞍便可坐莓苔。莫將花與楊妃比,能與三郎作禍胎。旋挑野菜拾青梅,又向花邊得暫陪。各選一枝簪白發,明年知與阿誰來。君憶東湖不久歸,我思陳跡恍難追。殷勤為報鶯花說,止有詩情似舊時。
東籬一夜花開遍,能使秋光勝似春。香逐金風偏馥郁,色滋玉露倍精神。月中恍惚楊妃笑,雨后分明西子顰。試問頹齡端可制,慇勤摘奉白頭親。
幽居豈敢謝人群,野老閑來廣異聞。道合每從方外得,清樽時共綠陰分。池邊習習聞芳芷,天畔遙遙見禁氛。涼雨欲過襟袖冷,朝來爽氣為逢君。
耕桑時有暇,風物亦登臨。自是逃虛子,誰同擊壤吟。簡編中對古,冠服外隨今。一勺源頭水,泠然洗我心。
移官何啻入蓬瀛,矯矯朱霞麗赤城。荀氏一龍誇首占,薛家三鳳羨偕鳴。江天樓閣金陵壯,海岸帆檣鐵甕明。聞道畫簾清興劇,欲將藜火較楸枰。
江南海花苦繁劇,江北有梅花不肥。春枝巳矜雪后媚,玉蕊即妨風處稀。金尊綺席不時賞,快馬輕車堪夜歸。遙憶暗香月色動,莫令遽掩東園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