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三首 其二
冠劍紛紜出石城,偏從佳客問分明。只應不避蘭成妒,歷歷鶯啼說太清。
花顏玉帶擁高城,迢遞情人到楚荊。此日清油開別榻,不知傳酒屬何人。
冠劍紛紜出石城,偏從佳客問分明。只應不避蘭成妒,歷歷鶯啼說太清。
花顏玉帶擁高城,迢遞情人到楚荊。此日清油開別榻,不知傳酒屬何人。
官員們帶著冠帽佩劍紛紛走出石城,偏偏向佳客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應該是不害怕他人的嫉妒,像黃鶯啼鳴般清晰地訴說著太清之事。美麗容顏的女子和佩玉帶的官員簇擁著高城,遠方的情人來到了楚荊之地。今日在清油鋪設的別榻上設宴,卻不知傳酒的對象是誰。
冠劍:官員的服飾,這里指代官員。
石城:地名。
佳客:尊貴的客人。
蘭成:指庾信,這里借指可能嫉妒的人。
太清:可能指太清年間,是梁武帝蕭衍的年號,也可能有其他指代。
花顏:美麗的容顏,這里指女子。
迢遞:遙遠的樣子。
楚荊:泛指古代楚國地區。
清油:可能指用清油裝飾或鋪設的。
由于缺乏更多信息,難以確切知曉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推測可能與當時的政治環境、社交活動以及男女情感交往有關,詩人或許是在經歷或聽聞相關事件后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可能是借官場和男女之事,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情世故。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情感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創作才華和對生活的觀察。
遲遲兮去魯,居是邦兮,爰念父與母。臨沂泗兮未濟,望龜山兮有渰其雨。津則有舟兮車則在道,先生軌轍兮孰履其武。道之不行兮命矣夫,周旋天下。
絕頂參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臨湖海見三州。落霞橫暮景,為客小遲留。卷盡微云天更闊,此行不負清秋。忽驚河漢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瓊樓。
溪靈覓罅吹灘聲,削木刺波舟逆行。問津候館得豐樂,回首洞天無玉清。愁看迮纜疊石子,快是隔篷眠水晶。兒曹燈間動喜色,甑有滑白長腰粳。
王事勤勞得少休,全家喜復入汀洲。懶于榮路占淹速,尚有浮生任去留。名譽未須驚谷口,功名終亦困壺頭。歸棲擬種千竿竹,便與題為瀟灑侯。
溪上青山城上樓,相思云樹意悠悠。西風雁叫江湖遠,明月蘆花千里秋。
腐儒階亂亦堪傷,故老猶傳古戰場。怨血已銷朝代遠,平岡春草似人長。
浮云無定,任春風萬點,吹上寒枝。砌外瓏璁,暗香夜透簾幃。閒情最宜酒伴,勝黃昏、冷月清溪。風流謝傅,夢到華胥,長是相隨。似凝愁、不語誰知。芳思亂微酸,已帶離離。傳語花神,任教橫竹三吹。枝頭要看如豆,趁和羹、百卉開時。十分金蕊,先與東君,一笑相期。
詩壇李杜后,黃子擅奇勛。平生執羈靮,開府與參軍。舉詩秉筆徒,吟哦謾云云。安知握奇律,一字有風云。
斷云微日半陰晴,何處高梧有鳳鳴?星漢浮槎先入夢,海天波浪不須驚。魯郊已自非常典,膰肉寧為脫冕行。試向滄浪歌一曲,未云不是《九韶》聲。
書來滄海上,喜色耀門闌。天闕珠呈樹,階庭玉照蘭。紗廚回霽色,繡褓怯春寒。冉冉凌云翮,無憂暮景闌。
十載重來思惘然,勝游邂逅一開顏。高林有色煙云凈,曲徑無香草樹閒。漫遣金樽催白日,絕憐紅粉涴青山。南朝舊跡今誰記,腸斷風流不可攀。
方寸地,七十四年春。世事幾浮云。躬行齋內蒲團穩,耆英社里酒杯頻。日追游,時嘯詠,任天真。喜女嫁男婚今已畢。便束帛安車那肯出。無一事,掛閑身。西湖鷗鷺長為侶,北山猿鶴莫移文。愿年年,湯餅會,樂情親。
山險者夷之,梯以石齒齒。于間遂成臺,有梅適堪倚。
真人有妙觀,俗子多妄量。區區勸粒食,此豈知子房。我非徒跣相,終老懷未央。兔死縛淮陰,狗功指平陽。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腸。
山半飛泉鳴玉佩,回波倒卷粼粼。解巾聊濯十年塵。青山應卻怪,此段久無人。行樂應須賢太守,風光過眼逡巡。不辭常作坐中賓。只愁花解笑,衰鬢不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