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仲謀送別二首 其一
夜郎自古流遷客,
圣世初投第一人。
不是施州肯回首,
五溪三峽更誰親。
夜郎自古流遷客,
圣世初投第一人。
不是施州肯回首,
五溪三峽更誰親。
夜郎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流放遷客的地方,在這圣明之世你是第一個被流放到這里的人。若不是施州的你愿意回頭眷顧,五溪三峽之地還有誰能讓我感到親近呢。
夜郎:古地名,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及云南東北部、四川南部部分地區,這里泛指偏遠之地。
流遷客:被流放遷徙的人。
圣世:圣明之世。
施州:今湖北恩施。
五溪三峽:泛指偏遠荒僻的山水之地。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友人被貶往偏遠之地,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在那個時代,官員被貶是較為常見的政治現象,詩人對友人無辜被貶的遭遇深感同情。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被貶的同情與不舍。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凄涼意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重視和對不平之事的感慨。
飛雨過池閣,浮光生草樹。
新竹開粉奩,初蓮??香注。
野花無時節,水鳥自來去。
若問知境人,人間第一處。
雨歇晚霞明,風調夜景清。
月高微暈散,云薄細鱗生。
露草百蟲思,秋林千葉聲。
相望一步地,脈脈萬重情。
月露發光彩,此時方見秋。
夜涼金氣應,天靜火星流。
蛩響偏依井,螢飛直過樓。
相知盡白首,清景復追游。
歲杪風物動,雪余宮苑晴。
兔園賓客至,金谷管弦聲。
洛水故人別,吳宮新燕迎。
越郎憂不淺,懷袖有瓊英。
今日油幢引,他年黃紙追。
同為三楚客,獨有九霄期。
宿草恨長在,傷禽飛尚遲。
武昌應已到,新柳映紅旗。
昔日股肱守,朱輪茲地游。
繁華日已謝,章句此空留。
蔓草佳城閉,故林棠樹秋。
今來重垂淚,不忍過西州。
死且不自覺,其余安可論。
昨宵鳳池客,今日雀羅門。
騎吏塵未息,銘旌風已翻。
平生紅粉愛,惟解哭黃昏。
獨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業繼韋平后,家依昆閬間。
恩華辭北第,瀟灑愛東山。
滿室圖書在,入門松菊閑。
垂天雖暫息,一舉出人寰。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聲。
槿衰猶強笑,蓮迥卻多情。
簷燕歸心動,鞲鷹俊氣生。
閑人占閑景,酒熟且同傾。
隱士遺塵在,高僧精舍開。
地形臨渚斷,江勢觸山回。
楚野花多思,南禽聲例哀。
殷勤最高頂,閑即望鄉來。
林端落照盡,湖上遠嵐清。
水榭芝蘭室,仙舟魚鳥情。
人琴久寂寞,煙月若平生。
一泛釣璜處,再吟鏘玉聲。
鞏樹煙月上,清光含碧流。
且無三已色,猶泛五湖舟。
鵬息風還起,鳳歸林正秋。
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生為齊贅婿,死作楚先賢。
應以客卿葬,故臨官道邊。
寓言本多興,放意能合權。
我有一石酒,置君墳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