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禪人二偈
西風吹送越江吟,百斛梅花散遠林。撲鼻是香無覓處,漫拈片雪報高岑。
誓將寸管侍晨昏,尚有招辭及遠魂。門下三千那不愧,幾人真感信陵君。
西風吹送越江吟,百斛梅花散遠林。撲鼻是香無覓處,漫拈片雪報高岑。
誓將寸管侍晨昏,尚有招辭及遠魂。門下三千那不愧,幾人真感信陵君。
西風吹送著越江邊的吟唱,百斛梅花的香氣飄散到遠方的樹林。撲面而來的香氣卻無處尋覓,隨意拈起一片雪花回報高山上的友人。立誓要用筆管侍奉早晚,還有招魂的言辭送達遠方的亡魂。門下三千弟子怎不慚愧,有幾人真正感懷信陵君的恩德。
越江:指吳越之地的江水,代指江南地區。
百斛:古代十斗為一斛,百斛形容數量極多,此處指梅花香氣濃郁。
高岑:高峻的山峰,代指高潔的友人或禪修之地。
寸管:指筆,古代用竹管制筆,故以“寸管”代稱。
招辭:招魂的文辭,可能指對逝者的追思或對離人的呼喚。
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以禮賢下士著稱,此處借指賢德的師長或精神導師。
此詩為酬答禪人之作,推測創作于作者與禪友交游之際。詩中既有對自然禪境的感悟,亦有對門下弟子的期許,反映了作者作為禪修者與師長的雙重身份,或作于其修行較為成熟、收徒傳法時期。
全詩分兩首偈語,第一首借梅香、片雪喻禪悟之境,第二首以信陵君典反思育人之道。既體現了對禪理的體悟,也包含對教育與德行的思考,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是禪意與人文結合的佳作。
江邊寺里為君來,絕璧高亭對酒杯。萬里海波沖鳥落,半天風雨挾龍回。蒼松解引尋真路,宿草空傷濟世才。莫上書堂歌伐木,寒泉嗚咽使人哀。
白鶴觀前紅杏林,高人習隱契玄心。懸壺通市天光近,采藥亂山云氣深。微雨獨攜松下屐,清風時動壁間琴。望中疑是旌陽宅,車馬蕭蕭費遠尋。
來去甚行蹤。身似舟孤事事容。日夜煙波何處了,渠儂。且趁時來一晌風。時節太匆匆。反覆春秋燕又鴻。不信臨江亭上望,香楓。霜在青林葉上紅。
手所以司執,所執必正事。回德謹勿持,持必為痿痹。
露下橫塘水鏡平,盈盈璧月入秋清。揮杯共泛忘憂物,散步如游不夜城。光滿星河潛避影,風恬林籟靜無聲。移舟欲傍鷗君宿,烏鵲枝頭且莫驚。
耿耿憐魚目,如臨沸釜驚。暌乖判火澤,離照飭戈兵。妖亂經年伏,威棱計日平。安流忘涉險,暫遣警歸程。
在心曰志發言詩,聲成于文被管絲。手舞足蹈欣泰時,移風易俗王化基。琴角揮韻白云舒,簫韶協音神鳳來。拊擊和節詠在初,章曲乍畢情有馀。文同軌一道德行,國靖民和禮樂成。四縣庭響美勛英,八列陛唱貴人聲。舞飾麗華樂容工,羅裳映日袂隨風。金翠列輝蕙麝豐,淑姿秀體允帝衷。
丹厓白云往來,絕岸流潮吞吐。我所思兮何人,莽悠悠兮太古。
老鶯巧婦送春愁,幾度留春更不留。昨日漫天吹柳絮,玉人從此懶登樓。
山下清溪溪上市,溪光山色映人煙。幽亭正在人聲里,長與溪山共寂然。溪父起收罾下鯉,山翁起賣焙中茶。長官亦與人俱起,笑擁黃紬放早衙。
野有腴田橐有金,更無塵事掛閒心。日高三丈眠初起,山鳥隔林啼正深。
昔別柳未花,濃綠今映門。日月不吾淹,盜驥更驚奔。佳人渺天末,有志誰與言。床頭覓塵編,遮此老眼昏。
深閨閑鎖難成夢,那得同衾共繡床。一自與郎江上別,霜天更自覺宵長。
高臺峍兀聳南天,不見當年戲錦韉。入眼山河渾在望,如梭歲月總難延。獅眠兔隱人千古,碑碣苔封事幾年。遙憶英雄何處去,西風惟有草芊芊。
詔出金錢每賜酺,簪纓一一赴當壚。輕煙淡粉樓偏鬧,占盡鶯花絕代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