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別,疊梅樵韻 其一
滄桑陸海蕩蛟舟,
屈子問天賦遠游。
家國淪胥三比日,
乾坤蕭索四圍秋。
傖荒人物爭依晉,
滅裂衣冠益慕周!
送去如登仙島路,
故山雖好不堪留。
滄桑陸海蕩蛟舟,
屈子問天賦遠游。
家國淪胥三比日,
乾坤蕭索四圍秋。
傖荒人物爭依晉,
滅裂衣冠益慕周!
送去如登仙島路,
故山雖好不堪留。
滄桑變遷,陸海翻涌,蕩起蛟龍般的行舟;如同屈原作《天問》《遠游》,心懷遠闊之志。家國淪陷,正值危急之時;天地間一片蕭瑟,四周盡是秋意。荒遠之地的人們爭相依附正統;衣冠不整的士民更向往禮樂之制。送你離去如同踏上仙島之路,故鄉雖好卻難以久留。
滄桑陸海:化用“滄海桑田”,指世事巨變。
蛟舟:形容行舟如蛟龍般勇猛,暗喻動蕩中的前行。
屈子問天賦遠游:屈原曾作《天問》《遠游》,此處借指詩人心懷憂思與遠闊之志。
淪胥:淪陷、衰敗,出自《詩經》“淪胥以鋪”。
三比日:猶言“多事之秋”,指危急頻繁的時日。
傖荒:荒遠之地,含僻陋之意。
依晉:借指依附正統政權(晉為歷史上中原王朝象征)。
滅裂:粗略、不整,此處指衣冠不整的百姓。
慕周:向往周代禮樂制度,喻指對文化正統的追慕。
仙島路:比喻超脫世俗的理想境地。
此詩或作于朝代更迭之際(如明清易代),詩人目睹家國淪陷、社會動蕩,友人將離鄉遠游,故借“寄別”之機,既抒離別之情,更通過“依晉”“慕周”等語,暗喻對正統文化的追慕與對亂世的感慨。
全詩以“寄別”為引,融合家國之痛與文化追思,通過歷史典故與蒼涼秋景的交織,既展現亂世離別的無奈,更凸顯詩人對文化正統的堅守,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宏闊的抒情之作。
向日開偏早,清多亦畏寒。不知香欲滿,尚作白云看。未出疏林外,幽香在薜蘿。夜來全不見,卻恨月明多。白頭無一可,幸未愧梅花。冰雪同枯槁,無心任歲華。山鳥向人喜,梅開已滿枝。銜將三兩片,欲點美人眉。卻嫌暄暖甚,未臘已開殘。么鳳莫收去,留香過歲寒。亦知花定落,不敢恨東風。苦是馀香在,魂消一片紅。相將山喜鵲,花作一春糧。梅片兼殘雪,清冷齒頰香。花發先春至,春風尚不知。年年同白首,多在苦寒時。故人惟汝在,不道是瑤華。香外無知己,氤氳自一家。孤榮亦已久,清絕自無人。幸在云山外,長含太古春。
閒日還宜對酒銷,荒園掃徑喜相邀。花因娛客和煙濕,云為催詩挾雨驕。興到尚能呼五白,病馀今亦飲三蕉。欣來白社同聲侶,叢桂山中不待招。
比事屬詞,敦厚溫柔,春秋國風。是司馬游梁,年華正富,虞卿解印,著作彌工。艮岳煙云,樊樓燈火,一代興亡在此中。遺聞所、便針縫錦衲,網綴魚蟲。敲來幾點晨鐘,更堪斷、森嚴審異同。嘆東京鼎盛,歡場易散,中原事去,夢境全空。兀術觀圖,婆留索地,天使吳山易汴宮。一杯酒。又一聲長笛,才子英雄。
纖私滌盡未為難,要識時中是孔顏。此個路頭何處問,苦心空使鬢毛斑。
我家濠水上,落日嘯清流。鼓柁慚相問,傾杯忝共游。江空時影雁,風蕩半扶鷗。恣意乾坤闊,蒼蒼橫翠眸。
黃龍此語蓋天地,從來縝密不通風。后昆隨例承其響,總道貓兒解捉蟲。
憔悴當年舊綺羅,長門深鎖奈愁何。淚凝春雨雙飛蝶,發暈秋波五斛螺。正恐玉階寒色近,漫疑前殿夜明多。錦衣綠字年年換,輸與宮人畫黛娥。自別天涯鎖院門,不堪芳草憶王孫。稿砧去后迷行跡,金井秋荒涴水痕。蛩絮涼煙侵白曉,螢黏殘雨又黃昏。搗衣石上從今拭,邊寒荒草一并論。慘綠斜陽結暮愁,朱門回首罷春游。同岑臭味輸溫郭,高閣芳塵感應劉。數遍花蘭梧甃暗,重來樅屐石臺秋。即今漫掃題詩處,一任西風鳥跡留。門設常關養歲華,更無駟馬并高車。一痕睛翠熏衣桁,數點清光映畫叉。時有蝸涎侵粉壁,悄無人跡數庭花。休將香屑前身問,落葉深深長昔耶。
牛皮嶂上雨空濛,俯視忽驚失眾峰。記得舊游風景好,排青滴翠幾千重。
春池日暖少風波,花里牽船水上歌。遙索劍南新樣錦,東宮先釣得魚多。
蒼翠山林景,巍峨城上樓。北山松已老,南畝稻將收。陶謝詩相敵,雷陳分各投。羅浮何日約,同與赤松游。
江南地僻晝如年,春與閒人別有緣。滿徑落花風陣陣,一犁新雨水田田。池塘草長詩成夢,簾幕寒輕酒擅權。四壁已空諸業盡,囊中剛剩買山錢。
揮手歸鴻望已乖,風塵依舊兩芒鞋。人居閒處非佳境,事到難時且放懷。無限興亡看越絕,何妨奇怪說「齊諧。」孤蹤轉覺支離甚,一任蒼苔自上階。
在虞之胄,實惟有姚。穎艷玉秀,華茂桃夭。居顯祗明,在靈格幽。清塵熠爍,淑心綢繆。爰及祁陽,惟德之周。
路馀百里兩山間,水驛山程總不安。誰把千金平滑蹬,免教一葉委驚灘。行人感嘆何時已,賢守功名百世看。次第吾閩都似掌,卻嗤蜀道號泥盤。
百六十年,人物風光,天中剩區。看金明池上,秋涼洗馬,玉津園里,日落啼烏。廣武興悲,夷門隕涕,七十侯生尚在無。傷心處、比洛陽宮闕,一樣荒蕪。幾番搔首踟躕,便寫向、旗亭補說郛。似阮公講學,淹留尉氏,班生作賦,嘆美東都。讕語丁寧,叢談細碎,入手皆成一串珠。誰更要。寫開元遺事,南宋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