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湯泉二首 其一
滿斛泠泠注不窮,
幻塵乾慧洗皆空。
法流水接諸天上,
神瀵香聞一國中。
金粟示為除病惱,
跋陀仍已獲圓通。
馬蹄又入風埃去,
回首吳吟謝迮翁。
滿斛泠泠注不窮,
幻塵乾慧洗皆空。
法流水接諸天上,
神瀵香聞一國中。
金粟示為除病惱,
跋陀仍已獲圓通。
馬蹄又入風埃去,
回首吳吟謝迮翁。
滿斛清涼的泉水流淌不止,虛幻的塵埃與枯澀的智慧都被洗去一空。佛法如流水連接到諸天之上,神奇的泉水香氣飄滿國中。金粟如來示現是為消除病惱,跋陀高僧早已修得圓通之境。馬蹄又踏入風塵離去,回首吳地歌謠感謝迮翁。
斛(hú):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
泠泠(líng):形容水聲清越。
幻塵:佛教指虛幻的塵世煩惱。
乾慧:佛教術語,指僅修智慧而缺乏慈悲的枯澀之慧。
法流:佛法流傳如流水,喻佛法普度。
神瀵(fèn):指神奇的泉水,瀵為古指從地下噴出的泉水。
金粟:指金粟如來,即維摩詰菩薩的別稱,此處喻佛法救度。
跋陀:可能指佛陀跋陀羅,東晉高僧,喻修得圓通的高僧。
迮(zé)翁:可能為作者友人或當地老者,“迮”為姓氏。
此詩應為作者游覽溫泉時所作。詩中融合佛教意象,推測作者或與佛門有交,創作時借溫泉洗塵的體驗,聯想到佛法洗心的境界,暗含對超脫世俗的向往,同時結合行旅場景,體現暫歇后重入風塵的復雜心境。
全詩以湯泉為引,由實入虛,借溫泉洗塵喻佛法洗心,通過用典與意象融合,展現對佛理的體悟與行旅感慨,語言典雅而意境空明,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寫與哲理思考的詠物詩。
云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寬。寒鴉先雁到,烏桕后楓丹。年邁狐裝帽,時新豆搗團。非關嗜溫飽,更事耐悲歡。遁居無外事,白日不勝長。詩為窮差進,琴雖老未忘。映窗精試墨,閉閤苦留香。年少無相誚,功名事更狂。日上小窗東,禽鳴高樹中。樂哉容膝地,著此曲肱翁。香迮常遲散,兒來亦旋通。所慚貪坐睡,鉛槧少新功。紙潔晴窗暖,粳新午飯香。嗜眠為至樂,省事是奇方。孤蝶弄秋色,亂鴉啼夕陽。詩情隨處有,信筆自成章。井稅無馀負,川原已飽犁。樵歌歸市步,帆影過河堤。野實丹兼漆,村醪蜜與齏。雖云有豐約,不廢醉如泥。還鄉吳語熟,伏枕越吟悲。接客寒溫簡,過鄰幾杖隨。獨嗟親舊少,不覺歲時移。陌上人爭看,風攲白接?。
了了常知,靈靈匪思。妙空三世,圓包二儀。針鼻長通線,梭臍細吐絲。出谷白云風斷送,盈科流水月相隨。普應群機兮,自然合宜。
山川雖異所,草木尚同春。亦如溱洧地,自有采花人。
雪深才出玉門關,三月君恩已賜環。嬴得番回道旁看,爭傳李白夜郎還。
崔嵬分茅嶺,鎮南扼雄關。持節始入交,山路何郁盤。喬林映前旌,鳴騶歷層巒。綸命自天下,恩光回日南。道路盡膜拜,冠帶爭駿奔。語言雖假譯,文物亦可觀。藐茲溟海壖,聲教古所漸。
茂樹蔭碧草,莓苔連砌青。山童擁敝帚,灑掃當前楹。行吟白鶴詞,坐覽黃庭經。良時茍未邁,笑傲終吾生。
今年柿子并遭霜,為語石榴須早摘。
塔然片石坐崔嵬,四壁群峰擁翠來。一盞春醪澆塊壘,巖花朵朵向人開。
六年不折章臺柳,婆娑頓驚如許。帶綰同心,鈿留香誓,誰料都無憑據。飄零累汝。問落盡棠梨,夜涼秋雨。珊枕銀屏,夢醒獨自甚情緒。桃花縱然如故。畫梁雙燕子,歸去飛誤。著破青衫,拋殘鐵撥,等是天涯遲暮。琴心久負。便藥市飛龍,搗來霜杵。刻骨相思,可能醫得否。
春風送我到天涯,九九消寒不在家。傳語城南祝吏部,與誰攜手詠梅花。
清新半樹橫枝句,冷淡暗香疏影詩。誰見當時苦吟態,只應童鶴在旁知。
大金星,小金錢,急咽淡,緩嚼甜。黃花了未了,小兒群爭討。黃花菜,黃花菜,大黃小黃甑蓬闿,飯香蔬香直一噫。
馬度洮河西復東,重岡絕巘渺煙空。搴帷更喜看晴雪,挾纊仍愁犯朔風。荏苒物華行役久,支離病體歲年窮。欲從隴右窺全蜀,擬過徽陽入漢中。
李時家住居庸北,慣寫西山雪里峰。彷佛舊游天上去,瑤臺開遍玉芙蓉。
眉目精神,畫工裝點。功轉玄微,了無絲糝。秋天清而河氣澄明,夜水白而月魂瀲滟。物物頭頭應化身,超出機前有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