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湯泉二首 其二
溫井霜寒碧甃澄,
飛塵不動玉奩清。
老翁仙去羸驂共,
太子東歸廢沼平。
據石聊為寶陀觀,
決渠還落堰溪聲。
浣腸灌頂雖殊事,
一洗勞生病惱輕。
溫井霜寒碧甃澄,
飛塵不動玉奩清。
老翁仙去羸驂共,
太子東歸廢沼平。
據石聊為寶陀觀,
決渠還落堰溪聲。
浣腸灌頂雖殊事,
一洗勞生病惱輕。
溫泉井在霜寒中,青色的井壁清澈澄明;飛塵不揚,湯泉如玉鏡般潔凈。傳說中的老翁已乘仙而去,只余瘦弱的馬匹相伴;太子東歸之后,曾經的池沼已漸趨平廢。倚著巖石,暫且作寶陀觀之景;疏導水渠,仍能聽見堰邊溪水流響。浣腸與灌頂雖為不同之事,但溫泉一洗,辛勞與病惱都隨之減輕。
碧甃(zhòu):青色的井壁,甃指井壁磚。
玉奩(lián):玉制的妝鏡,此處形容湯泉水面清澈如鏡。
羸驂(léi cān):瘦弱的馬,驂指拉車的馬。
寶陀觀:或指佛教中普陀山的觀法,此處借指倚石觀景的閑適。
浣腸灌頂:浣腸指洗滌腸胃,灌頂為佛教儀式(以水灌頭頂表加持),此處泛指溫泉對身心的凈化。
全詩圍繞湯泉的清澄與洗滌功能展開,前半寫景兼述掌故,后半寫觀覽與感受,主旨在于通過溫泉的物理與精神凈化,表達對身心解脫的向往,語言簡練,意境幽遠。
雙帶仍分影,同心巧結香。不應須換彩,意欲媚濃妝。
耕隱誰人隱,門深竹十尋。桑麻因雨翠,橘柚著秋金。松月斜連榻,風泉響出林。西城秋釀熟,招手聚知音。
白旆橫江事已非,燒馀林麓轉稀微。山中殿古仙長在,云里庵成人未歸。武姥漫遺蒼玉佩,石人猶擁紫霞衣。茲游不盡懷賢感,鶴影蕭蕭月滿扉。
云陣纖纖洗花雨,深竹新聞子規語。青山白云吾定居,枯腸那著歸思慮。
去年寒盡日,正起故鄉思。今日空齊里,翻思在客時。
濯隴雨晴春水生,人人驅犢隴頭耕。太平不在笙歌里,只聽前村打稻聲。
水亦思鄉向故山,人流不似水流還。人流若似思鄉水,那有離愁在世間。
潁川城下兩中秋,金氣初凝火尚流。脾病家人不教飲,官廚好酒亦難求。兩逢重九尉佗城,蜑叟相從倒酒瓶。十二年來均寂寞,此心南北兩冥冥。
牢落乾坤大,吾生亦有涯。說詩能累夜,得醉即為家。日晚煙花亂,無村眺望賒。今朝好晴景,百草競春華。
至人神定氣常清,夜息虛明一若醒。假使妖祠能獻兆,如何窺得此門庭。
春到鶴林寺,川鵑花最紅。使君幽興劇,獨步問東風。
壯歲交君到白頭,燕都秦塞憶同游。早知遽化遼城鶴,卻悔輕回剡曲舟。聚散臨歧心已折,死生隔世涕難收。金風最是無情物,吹老琪花不耐秋。
平生不領魔宮女,此老今參欲界禪。莫道貧無卓錐地,只今家有散花天。
鐵甕高資只半程,柴溝曉發暮金陵。莫言三宿何濡滯,已覺匆匆役此生。
雁聲嘹唳海云曇,黃葉初飛月正三。日暮峭帆亭下望,送人能不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