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次鐵廬韻 其九
展卷重吟民主篇
海山東望獨悽然
英雄成敗憑人論
贏得詩中自紀年
展卷重吟民主篇
海山東望獨悽然
英雄成敗憑人論
贏得詩中自紀年
打開書卷重新吟誦關于民主的篇章,向東眺望海山獨自感到凄涼。英雄的成功與失敗任憑他人評說,(這些經歷)在詩中為自己記錄了歲月。
展卷:打開書卷,指閱讀。
重吟:反復吟誦、品讀。
民主篇:代指與民主思想、社會變革相關的詩文。
海山:可能指遙遠的海外或蒼茫的山川,此處渲染空間的遼遠與孤寂。
悽然:悲傷、悵惘的樣子。
憑人論:任憑他人評價、議論。
自紀年:通過詩歌記錄自身經歷與時代變遷。
此詩當創作于近代民主思潮興起之際。詩人或受時代變革影響,關注社會思想的傳播(如“民主篇”),面對歷史與現實的落差(“獨悽然”),借論詩之機,反思英雄人物的歷史評價,并強調詩歌作為個人與時代記錄的價值。
全詩圍繞“論詩”展開,由吟誦民主篇章起興,借英雄成敗的歷史評議,落腳于詩歌記錄歲月的功能,既體現對時代思潮的關注,又凸顯詩人以文載史、以詩存情的創作自覺,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
君自優游。廉州手腕,石谷風流。一派溪山,半天風雨,筆底全收。煙嵐云樹扁舟。點在我,團扇扇頭。溽暑都消,纖塵不染,無限清幽。
近郭溪山最可游,雨晴天氣返如秋。人攜羽扇防濃霧,馬惜韉泥涉淺流。竹葉要翻金盞底,梨花偏稱玉釵頭。臥龍勝事堪圖畫,迥壓閩南七八州。
高鳥有違群,離獸多悲音。懿彼婉?子,悵焉分此襟。朝發南河隅,夕暮乃北岑。玄云既無極,黃波浩且深。君其四海翔,無言還舊林。季秋凋群木,寒潦濫中軌。笳鼓濟方舟,軒車匝河涘。攀德惜遙邁,悵分睇馳晷。采蘭徒情結,把菊為誰美。愿子厚衣襦,霜露自茲始。
山色蒼蒼草色黃,多君餞我別離觴。可憐今夜平分月,回首云山即渺茫。
知時好雨灑芳田,閒試僧廬洗缽泉。一派海潮空外響,滿懷冰雪句中傳。云生樹杪鐘樓晚,鳥步花陰石徑妍。笠屐何當隨野衲,秋風歸旆獨悠然。
寤寐金蘭二十年,舉頭驚戴兩重天。入林不斷隨車雨,看竹頻移掉雪船。喜有煙霞同嘯傲,不須雞黍更留連。知公剩有緇衣好,拜手長歌杕杜篇。
開口動舌,無益于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于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于人,戒之莫行。
秋近夜初長,開窗病骨涼。心驚嫠婦嘆,肘系越人方。動帳風侵幾,窺檐月在床。呼僮然粥鼎,我欲待晨光。
烏桕經秋一兩枝,籬花更有傲霜姿。畫成只恐添鄉夢,白傅堤邊夕照時。
風約重簾,爐煙滅了。蟾輝比似前宵皎。一年能得幾回圓,天涯海角憑伊到。煮茗甌香,剪燈漏悄。賞心苦憶聯吟好。人間偏是別離多,蒼茫煙水愁難道。
天吳自昔肇洪荒,一望東南接混茫。習坎不盈時未達,在川應與道俱長。禹門春盡兼天涌,牛渚秋高徹夜光。愧我短纓猶未濯,不知何處泛滄浪。
絮語不能盡,歸來未幾時。雙親惜兒去,白發又絲絲。
瓶錫當年寄此間,山云冉冉水潺湲。而今重到經行處,一會水云猶儼然。
男兒欲作健,不用持弓槊。獅子一顧笑,百獸毛自落。
天下有情成眷屬。愿已平生足。今朝未免似含羞。私與檀郎同拜祝溫柔。相傳此老鐘情特。好合憑神力。癡心兒女古來多。更愿同攜共浴愛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