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貽四首 其二
家風本韋布,
生事但漁樵。
慣就下鄉食,
莫煩東閣招。
家風本韋布,
生事但漁樵。
慣就下鄉食,
莫煩東閣招。
家中的門風本就樸素如平民,生計不過是捕魚砍柴。早已習慣了鄉村粗簡的飲食,無需煩勞東閣的征召。
韋布:韋,熟牛皮;布,布帛。韋布指古代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代指平民身份。
生事:生計、謀生的事。
下鄉食:指鄉村粗簡的飲食;“下鄉”或指鄉村。
東閣招:東閣,原指宰相招致賢士的地方(《漢書·公孫弘傳》載公孫弘開東閣延攬賢士),后泛指顯貴者招納賢才的場所;招,征召、邀請。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退居田園或厭倦仕途之際,通過自述家風與生計,反映其對閑適生活的滿足及對官場征召的淡泊心境。
全詩以樸素語言描述平民家風與田園生計,表達安于平淡、不慕權貴的生活態度,情感真摯,風格清簡,展現了隱士般的高潔品格。
千斛玉塵暗,萬家冰館開。海素障窗槅,赩霜凍妝臺。
扶將銀人上勝,染取白燕搖釵。獻歲七日剛才,偏砌就瑤街。
阻絕挑菜侶,愁極踏青鞋。何時出郭,春晴好散春懷。
待傳柑過了,賣餳節近,湔裙準傍溪水涯。
渺渺長河萬里馀,
昔年清澈見游魚。
太平天子南巡日,
穩渡龍舟似板輿。
登山招隱士,褰裳躡遺蹤。
華條當圜室,翠葉代綺窗。
秋來懷抱向誰開,三徑雖成任草萊。
短發欲梳因病廢,新詩一笑為君回。
庭空始覺風生樹,石潤偏憐雨上苔。
遲暮年光悲轉促,漸看林葉變條枚。
花前嫫母丑,雪里屈原醒。
珠簾繡戶遲遲日,柳絮梨花寂寂春。
靄靄紛紛緣底事,
故來波上罩晴沙。
莫教散入滄溟去,
卻恐能迷上漢槎。
故著文書盡底圍,要看江漢濯秋暉。
眼明自可窮諸妄,語妙何妨為一揮。
今日西州成故里,它年東閣許同歸。
胸中袞袞平生事,身瘦緣渠不得肥。
盛時臺笠卻難忘,一賦都人已足傷。
高會及來隨老輩,雅歌還得共斯堂。
興微國俗詩將廢,俯仰前塵地亦蒼。
獨使南園不寥落,參天林木起朝陽。
黃蛤沈香浦,綠犀惶恐灘。山郡荔枝葉,驛樓鷓鴣斑。
郁孤臺高一去,瓊島水闊難還。金齒細屐花間,茜雪灑紅蠻。
黎女雙袖淚,梅嶠百重關。檳榔椰子,枉勞贈自珠官。
悵花田草滿,海天月出,小籠失卻金尾鷴。
天寒萬木盡悲秋,
誰殿群芳斗未休?
寄與黃花應努力,
須知搖落有黃州。
不匆匆處也匆匆,殘臘迎春又送窮。
雙眼老看狂世態,一官終坐冷家風。
冰壺天蘸詩壇外,玉燭陽回宦海中。
閑把曲生傾數斗,肯教憔悴到顏容。
引蔓閒花欲透云,
托身下倚老松身。
東閣無人何遜查,揚州夢覺事全非。
爭禁蠟屐尋芳訊,獨對寒祠吊落暉。
南北有技分冷暖,江山無地著芳菲。
可憐月冷春深夜,一片香魂何處歸。
鴉亂斜陽,林吹寒賴,極目秋滿燕關。惆悵無端別緒,又送兄還。去逐平沙孤雁影,何堪城闕菊花天。君恩重,賜沐清時,風攜兩袖歸田。
離筵。樽酒外,驪唱里,白云遮斷家山。憶昔驚濤駭浪,共與回旋。喜看新結漁樵侶,愧余猶滯鷺鹓班。頻回首,閑盡故園叢桂,并隱何年。
雪苑才人,相門遺笏,海內大宋爭傳。猶憶當年宿衛,衣馬翩翩。壯歲詩書頻折節,英游把臂滿詞壇。揮毫處,擊缽高吟,題殘十樣蠻箋。
長安。投縞苧,爭簟扇,一時驅駕群賢。善病圍寬沈約,渴類文園。晴窗填就花間句,綠樽鑒定米家船。楓香好,讀罷輕風祛暑,小閣泠然。
羨君為宰處,彷佛昔河陽。
簾對白云嶺,琴鳴珠海傍。
春城桃柳媚,秋郭稻粳香。
滿目含哺者,真同帝力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