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孝公被撻二首
獄吏何妨溺死灰,獨將雞肋抵轟雷。翻嫌昔日王孫餓,寧受尊拳不受哀。
何人雪底縛袁安,不用攢眉且自看??倿槊坊ㄏ⒔?,又添徹骨一番寒。
獄吏何妨溺死灰,獨將雞肋抵轟雷。翻嫌昔日王孫餓,寧受尊拳不受哀。
何人雪底縛袁安,不用攢眉且自看??倿槊坊ㄏ⒔?,又添徹骨一番寒。
獄吏何須費心撲滅復燃的死灰,他獨自用雞肋抵擋轟鳴的雷霆。反而嫌棄從前像王孫般忍饑挨餓,寧愿承受拳頭也不愿接受憐憫。是誰在雪地里束縛安貧守節的袁安?不必皺眉,且從容自觀。只因為梅花綻放的消息臨近,所以又添了一番徹骨的嚴寒。
溺死灰:比喻壓制重新振作的希望,化用“死灰復燃”典故(《史記·韓長孺列傳》)
雞肋:比喻無價值卻難以舍棄之物,此處指微弱卻堅韌的抵抗;轟雷:喻強大的打擊壓力
王孫餓:指貴族子弟受困挨餓,可能化用“王孫”代指身份尊貴卻落難之人
尊拳:對他人拳頭的敬稱,此處指實際遭受的毆打
袁安:東漢名士,有“袁安臥雪”典故(《后漢書》),喻安貧守節之士
梅花消息近:梅花將開,象征寒冬將盡、希望臨近
推測為友人“孝公”遭人毆打(被撻)后所作。詩中或反映古代文人遭遇不公時的處境,作者以詩寄懷,既共情其困境,更贊賞其不屈氣節,可能作于明清等士人易受壓制的時代背景下。
兩首詩通過“雞肋抵雷”“寧受拳不受哀”“雪縛袁安”“梅近添寒”等意象,塑造了一個堅韌不屈、守節自重的友人形象。語言質樸而情感熾烈,用典自然而意蘊深刻,是一首以事寫人、以景寄情的題贈佳作。
歷盡關山幾萬重,渥洼神駿喜相從。五明共道非凡品,百戰先登果異蹤。
晴飔汛叢條,浮陽散修莽。良時及初正,涉七氣已爽。厥日肇惟人,探占喜融朗。駕言求友生,名園欣獨往。折蔬充朱豆,扶藜企高壤。陟彼墻下岡,寄此天際想。被草晨風和,隔竹春禽響。
萬象回春儂亦春,相看物我兩如嚬。瓣香桃蕊才容雀,穗落長楊更逐人。
前朝孤冢已多年,望帝何心托杜鵑。石馬長嘶風雨夜,松花如雪滿山田。
世人結交重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興公交我金盡日,不藉黃金推赤心。一肩行李人三口,不辨風塵亂奔走。玉山山下正徘徊,飛電相招得所棲。海內干戈方擾攘,滿目道路傷流離。同處危邦丁厄造,何緣茲免嗟啼饑。岳麓山高湘水清,山高水深見君情。陶潛得食圖冥報,杜甫銜恩締弟兄。貧賤自悲無所贈,援筆贈君結交行。
涼風吹墮梧桐葉,瀉下泠泠露華白。樂陵臺上悄無人,獨倚梧桐看明月。月高當午桐陰直,不覺衣沾露華濕。此時卻憶在金陵,酒醒江樓聽吹笛。
珍賜頻頒出上方,欣逢重九有輝光。糕團白雪花為釀,酒浥金莖露作香。每飯可能忘帝德,開尊并喜際萸觴。因思落帽緣何事,抖擻衣冠正席嘗。
壯歲常為客,飄飄類轉蓬。山河千古在,登眺幾人同。云樹邊沙綠,煙花入沛紅。倚篷彈古劍,目極大江東。
東京扇廉耀,風流逮當涂。時子牧淮甸,解犢振清模。介石似滅頂,千載不數夫。安知后代士,裂膚韞明珠。邕邕楊夫子,抱琴宰東吳。盂水謂食潔,戶兒言恤孤。虞廷奏箾韶,鳳凰翥宸都。誰能獻丹青,清風擁前驅。復愿寫縣壁,告彼新尹圖。
故畦拋汝水,新壟寄鐘山。為問揚州月,何時照我還。
水德靈且長,滔滔向東奔。忽焉成湍激,洪瀾撼深坤??M盤勢洄洑,洶涌聲驚喧。晝涵天日光,暮蒸云霧昏。齋居在川上,寓目憑幽軒。顧瞻發深省,因知來有源。道體諒如斯,妙契鄒孟言。力學當漸進,達此入德門。溯流窮其本,功勤矢弗諼。譬彼遠入海,萬里何憚煩。
長虹化作石嵯峨,震澤東頭飲逝波。勢扼魚龍潛水府,影連烏鵲跨天河。勝游應去牽牛近,壯節真乘駟馬過。今日地維方板蕩,力扶砥柱意如何。
客從郢中來,抗志青云表。持螯共拍浮,江遠孤舟小。寒夜潮氣白,楚樹晴烏早。酒闌起推篷,落月在西島。
雷摧高木豈無由,獨立孤行即世仇。葵自朝傾緣夙性,棔仍暮合閉深愁。已嗟阮籍無青眼,又恐袁安臥白頭。酒閣黃花隨處是,秋風何地不埋憂。
逸軌無還轍,驚川有怨思。蒼苔生舊館,素簡委空帷。龔勝誰相吊,虞翻少見知。惟應問道者,寂寞薦江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