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冢
疑冢累累漳水頭,
如山七十二高丘。
正平只有墳三尺,
千古安眠鸚鵡洲。
疑冢累累漳水頭,
如山七十二高丘。
正平只有墳三尺,
千古安眠鸚鵡洲。
曹操的疑冢在漳水岸邊連綿不斷,如同山巒般的七十二座高丘。禰正平僅有三尺高的墳墓,卻能千古安眠在鸚鵡洲上。
疑冢:指曹操為防止盜墓而設置的假墳墓。
累累:連續不斷、眾多的樣子。
漳水:水名,流經今河北、河南一帶,傳曹操疑冢多分布于此。
正平:禰衡(173-198),字正平,東漢末年名士,以剛直著稱。
鸚鵡洲:位于今湖北武漢,禰衡曾在此作《鸚鵡賦》,后被黃祖殺害并葬于此。
此詩針對民間流傳的‘曹操設七十二疑冢’傳說(見于宋元筆記、戲曲),結合禰衡葬身鸚鵡洲的史實創作。詩中反映了古人對‘身后名’的思考——與其以機巧求‘不朽’,不如以真率得‘安眠’,暗含對虛偽權貴的批判與對高潔之士的追慕。
詩以‘疑冢’與‘真墳’對比,批判權貴的多疑虛妄,贊美名士的率真坦蕩,主題鮮明,對比強烈,語言通俗而意蘊深刻,是借史抒懷的典型之作。
孔子生知非假習,
孟軻先覺亦須脩。
誠明本屬吾家事,
自是今人好外求。
別離底處最堪憐,君上吳船我蜀船。
從此相思真萬里,重來何止又三年。
司州刺史髭如戟,國子先生瘦似椽。
二子有情須問訊,為言重九向西川。
素馨十畝花田雨。消剩漢宮濃暑。小小南強銜署。香滿樓羅薄。
一團溫馥薰釵股。次第芳心環吐。帳護殘妝縠霧。悅魂魂沒主。
柘地三弓結構新,潑云鋤月亦經綸。
待將藥石康時變,權為溪山作主人。
近水渾忘三伏暑,看梅閑醉一壺春。
此中已與紅塵隔,安事桃源復問津。
憶昔初嫁時,恩愛兩不乖。
別來幾十年,空閣對妝臺。
朝間鵲聲頻,果有尺素來。
長跪啟重緘,愁顏忽然開。
既云長相思,肯棄妾浮埃。
感此秉心堅,中夜卻徘徊。
愿言效黃鳥,銜珠投君懷。
不到清泉白石邊,
卻來城市走喧喧。
夜來一派銀潢水,
瀉向瓊臺玉檻前。
相君不合長數奇,胡為勞勞久行役。
一第馳驅國士心,十年滄海風塵色。
世亂紛紛如弈棋,歸來少婦展雙眉。
出門誰道長安樂,老大王生空爾為。
檢書伴我深宵讀。蘭釭焰短寒如粟。幾度共徘徊。金爐香漸灰。
月明簾未卷。掩映羅幃暖。寂寂避回風。屏山隔幾重。
乘驄御史自名家,攬轡風流海內誇。去后甘棠遺五穗,向來瓊樹有三花。金莖秀擢盤中露,銅柱煙籠海上槎。疏草定知歸日奏,一時貂珥盡京華。
滿目風云趁羽翰,蘭臺新命入長安。碧雞久有滇南頌,金馬猶同漢代看。白簡自清狐菟窟,烏臺還見柏霜寒。鯫生敢擬輿人頌,幸接龍門百代歡。
法星元自傍三臺,執憲今分柱下臺。周禮職方天外盡,越裳歸貢日邊來。吹噓漫辱兼金賜,授簡慚非校乘才。漢主捐租如有詔,遙知東閣□□開。
碧云暮未合,二妙偶相期。深語費春茗,清齋余露葵。
千秋別有事,一字乃吾師。從此逍遙路,翛然去不疑。
尺鴳雖無慕,雕蟲敢自矜。對諧物外賞,甘得區中憎。
密坐探金鑰,清言轉玉繩。當時許長史,曾藉華江乘。
小桃源住飯不足,
夜鶴傳聲趣駕還。
細嚼紫陽山色飽,
饞涎猶睨應天山。
傾耳西來御史驄,
已慚秋月在塵籠。
人間一笑誰能定,
未必龍山失醉翁。
悱惻纏綿詠四章,
今世猶存真孟梁。
獨念古稀白發老,
藥爐病苑作羹湯。
憶昔咸豐之十載,粵西大盜來東吳。異軍蒼頭起吾里,白布帕首爭前驅。斬馘劇賊頗亦夥,日久糧乏難枝梧。賊更積忿逞一決,戶口十萬遭焚屠。賤子亡命草間活,但馀皮骨無肌膚。賊退來歸舊井里,積尸狼藉橫交衢。狗食人肉喜其腴,夜夜屬饜肥其軀。東鄰老嫗餓莫起,攫之而走沖門趨。眼中所睹竟若此,咄哉天道何其誣。三十年來事猶昨,至今夢寐常驚呼。
憶昔同治之三載,王師航海來江東。蘇常郡縣次第下,炊煙漸起荊榛叢。疇道遺黎禍未已,劫火更照江天紅。突踞吾里作窟穴,一網打盡哀鳴鴻。猶幸寒門得天憫,一家星散同霜蓬。逾月亂定后先返,骨肉無恙家則空。家空于我復何有,老父竟以憂傷終。是時盡室朝無饔,意外歘又遭閔兇。生者無食死曷殮,屋材手撤黃腸充。葬之以禮乃若此,每一念及悲填胸。人生百愆會可贖,獨有此眼長無窮。
憶昔吾年十四五,干戈飄蕩丁百憂。蹉跎乾蔭又旋失,拊我畜我維母留。時艱斗米錢八百,尋常一飯勞綢繆。生計盡出母十指,機聲晨夜無停休。母病一日廢操作,舉家饑困啼啾啾。母聞兒啼為強起,機絲重理宵鐙篝。更出看囊錢數個,命市不饦聊充喉。兒既得飽惟慢游,母恐兒貽門戶羞。補緝楹書就外傅,節縮縑帛供束脩。吁嗟呼,母之愛兒無不周,兒之報母無一酬。白頭空灑孤兒淚,江水滔滔不盡流。
樓船三月下江東,獵獵旌旗暖受風。
林壑有情歸謝傅,廟堂何意起裴公。
貔貅作隊迎新詔,龍虎分疆擁舊宮。
幕府勛勞應日盛,軍儲曾贊幾元戎。
賤子乘春上石渠,喜逢先達艤舟馀。
當床幸展梁生拜,乞米寧工魯郡書。
岸雨綠苗方凈好,水風黃柳共虛徐。
相逢無限通家意,請向諸郎報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