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有一士
東方一士離人群,
身不可見名可聞。
使君地主休相迫,
懶結鶉衣祇臥云。
東方一士離人群,
身不可見名可聞。
使君地主休相迫,
懶結鶉衣祇臥云。
東方有一位隱士遠離世俗人群,身影難見但名聲卻廣為人知。地方長官啊請別再苦苦相逼,我不愿補綴破衣,只愿高臥于白云之間。
離人群:遠離世俗社會,隱居避世。
使君:漢代對州郡長官的尊稱,后沿用為對地方長官的敬稱。
地主:此處指當地的地方長官,非現代“土地所有者”之意。
鶉衣:補丁如鵪鶉羽毛般雜亂的破衣,代指粗陋的衣物。
祇(qí):通“只”,僅僅。
臥云:指隱居山林,與云為伴的閑適生活。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作者借“東方一士”自喻或代指,反映古代文人在世俗紛擾中追求隱逸生活、堅守精神獨立的普遍心境,可能創作于對官場或世俗應酬感到厭倦之時。
此詩通過描寫一位隱者遠離人群、拒絕征召、安于云臥的生活狀態,簡潔而鮮明地展現了隱士高潔的品格與對自由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典型的隱逸主題小詩,語言簡練卻意蘊深遠。
晞發扶桑露氣新,三花樹底坐調笙。到門解說長生理,只有茅家好弟兄。
昨夜相逢處,朦朧春夢中。遼西書不到,莫是戍遼東。
我病在床身欲飛,棋鋒何日賭神機?想應近日翻經后,只有青山到竹扉。
山中活計只餐霞,世事茫茫日自斜。謫到玉堂無好況,夜深猶草侍中麻。
手拆朱批笑滿腮,看加簣土即崔巍。妙辭信自我傳去,后日安知子定來。秋樹映星疏采出,夜江容月遠波開。古人高誼相成處,風字千年重釣臺。
飯牛隴上不曾冠,有客停車問考槃。驛路煙塵勞使節,田家雞黍愧盤餐。梁懸舊榻還能住,袖出新詩且為看。千古蕪城傳賦草,華宗誰許嗣登壇。
十年貪識鳳毛難,曾借中興疏草看。家有一書司馬法,人傳八使惠文冠。霜驅夙霧過衡遠,風送馀波上漢寒。共道朝廷尊自若,仍教李勉向臺端。
襄陽白面兒,慣唱銅踶歌。漢水東流去,英雄可柰何。羊公石尚在,峴山高嵯峨。不見孟夫子,誰傳妙句多。習池清且淺,雙鯉躍春波。山風吹幅巾,照影何婆娑。登臨前后事,水鑒色象過。吾將尋鹿門,披云巢松蘿。下掬石上泉,茹芝消沉痾。丹砂多誤人,素心望匪他。
孤山傲雪壓芳涼,換得東風到玉堂。更聘海棠為侍女,桃花馬上少年郎。
圓景光漸闕,海溢秋生潮。禪林敞高閣,勢欲凌云霄。老僧敬遠客,良夜相招要。焚香足清供,舉酒聊逍遙。河漢西南流,微風忽刁調。夜氣悄且清,川原何寂寥。悠然動遐想,憑闌發長謠。商聲出金石,馀音一何嘹。愿隨瑤臺鶴,高舉乘飄飖。
灼灼橫斜影照天。根頭頑石伴真仙。緣何咫尺隔關山。天氣嚴寒思舊國,晴朗爽快憶南園。嶺南更有荔枝灣。
見梅花、一番驚感,天時人事如許。星霜冉冉東流水,牢落少年心緒。時自語。甚門外、風埃綠鬢生塵土。故人閑阻。奈歲晚相思,云寒悵望,此意轉凄楚。髫年夢,俛仰巳成今古。人生幾度歡聚。故鄉景物渾非舊,愁里匆匆時序。能記否。記剪燭西窗,暝坐聽風雨。春來更苦。奈酒量微增,詩情未減,何處喚儔侶。
六宮粉黛溢三千,一個中間寵愛專。自此世情生妄想,推排妃子作神仙。
秋水將穿尚絕音,獨舒仙翅海西尋。風狂雨急千紅泣,天醉人癡萬馬喑。樓寂寂,夜沉沉,啟門知病悄驚心。床前久坐蘭如氣,幾度憐寒為整衾。
池臺密相望,曾是故侯宅。賞心知幾人,喬木已百尺。低花拂烏帽,古蘚駮蒼石。欲問昔豪華,秋風掃無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