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御葉公疏陳鹺事得請賦東二章
諤諤千言奏彩毫,英聲直氣冠仙曹。批來豈憚龍鱗逆,觸處真憐豸角勞。日揭虞淵消霧雨,云收溟海息波濤。惟應報國丹誠竭,五夜霜華襲鬢毛。
一疏回天四海聞,歡聲馳頌越江濆。臣心總為埋輪切,帝眷偏從折檻勤。十道乘驄爭吐氣,三朝鳴鳳欲空群。西京底事蒐鹽鐵,為報桓寬正屬文。
諤諤千言奏彩毫,英聲直氣冠仙曹。批來豈憚龍鱗逆,觸處真憐豸角勞。日揭虞淵消霧雨,云收溟海息波濤。惟應報國丹誠竭,五夜霜華襲鬢毛。
一疏回天四海聞,歡聲馳頌越江濆。臣心總為埋輪切,帝眷偏從折檻勤。十道乘驄爭吐氣,三朝鳴鳳欲空群。西京底事蒐鹽鐵,為報桓寬正屬文。
剛直的千言奏疏用彩筆寫成,英武聲名與正直氣概冠絕朝臣。批復時豈怕觸犯帝王威嚴,直言進諫真見御史彈劾辛勞。如日升虞淵驅散迷霧陰雨,似云收大海平息洶涌波濤。只應竭盡報國赤誠之心,五更寒霜已染白雙鬢毛發。一道奏疏力挽天聽四海傳聞,歡呼聲傳揚越過江邊水濱。臣子之心因彈劾權貴而急切,帝王眷顧因直言進諫更深厚。十道御史乘驄出巡揚眉吐氣,三朝賢才如鳳齊鳴冠絕群倫。西漢為何要研討鹽鐵之策?為告知桓寬正撰寫相關文章。
諤諤:直言爭辯的樣子,《史記·商君列傳》:'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仙曹:指朝臣官署,此處代指同僚。
豸角:獬豸(傳說中能辨曲直的神獸)的角,代指御史彈劾不端的職責。
虞淵:傳說中日落之處,此處借指朝廷。
埋輪:典出《后漢書·張綱傳》,指御史彈劾權貴的決心。
折檻:典出漢成帝時朱云折殿檻進諫事,代指直言犯上的忠諫。
乘驄:御史出巡時乘青驄馬,此處指御史行使職權。
西京蒐鹽鐵:指西漢桑弘羊主持的鹽鐵官營政策,后桓寬著《鹽鐵論》記錄相關辯論。
此詩約作于明代,當葉姓侍御(御史)針對鹽務(鹺事)上疏陳言并獲皇帝批準后,詩人為表彰其直言敢諫的功績而作。明代鹽政關系國計民生,御史諫言成功反映了當時部分官員的務實作風與朝廷對民生問題的重視。
全詩緊扣'疏陳鹺事得請'的核心事件,既贊揚葉侍御'批龍鱗''觸豸角'的忠直品格,又凸顯其奏疏'回天''息波'的實際成效,兼具歷史紀實性與文學感染力,是明代歌頌直臣的典型作品。
解得官錢贖官樹,換將官服拜官松。他年化作甘棠去,留取春郊綠蔭濃。
不與雪霜分素艷,卻隨桃杏競芳辰。自知孤潔群心妒,故著微紅伴早春。
燦燦園中樹,灼灼枝上花。朝迎云間日,暮逐東逝波。秦樓起荒煙,鄭谷棲馀霞。浮云等霧露,富貴焉足多。
林園春色滿,婦子喜歸來。大小花含笑,雌雄竹有胎。寒隨殘雪盡,暖得早鸞催。笭箵多漁具,河冰昨夜開。
百里長城縣,山回萬壑紆。陽坡眠觳觫,陰洞產于菟。紫筍披云摘,青蘭帶草鋤。土風饒險勁,案牘少歡愉。卓茂存心古,鐘離與眾殊。名高翻忤俗,道大不因愚。此日騰交戟,何人悔失珠。九方沉藻鏡,萬匹混迍夬。自是龍為友,無煩舄化鳧。周王求八駿,非爾欲誰須。
子忘非主今為客,使我勞人轉憶家。斑馬不鳴魂巳斷,紅亭屢到淚空奢。慈親白發憐衰柳,小婦青衫泛菊花。但是能歸皆足羨,何須晝繡始堪夸。
玄象無停轡,白駒恒不羈。旋聞金飆振,奄觀炎暑移。堂居瞰西野,秋氣倏云凄。鳴鴻方噭噭,彼黍漸離離。白蘋芳華動,紅蘭彩艷滋。彈冠晴崗表,濯纓晴川湄。物情信多美,夙心寧弗怡。但感豳風戒,重懷蟋蟀詩。履霜非伊始,堅冰行可期。四時有成序,天道諒如斯。達人貴無悶,志士抱遐思。唯應守其素,茲理良可持。
肅靈兌景,承配秋壇。云高火落,露白蟬寒。帝律登年,金精行令。瑞獸霜耀,祥禽雪映。司藏肅殺,萬寶咸宜。厥田上上,收功在斯。
宦情難自卜升沉,堪笑當年擬斷金。有約漁樵歸舊隱,不言桃李任成陰。滄洲久矣應吾道,流水依然待賞音。留得海門千頃月,為余長照故人心。
門掩青山,空庭竹影門長埽。一溪斜繞,水氣香花草。木石幽殊,禽鳥傳昏曉。誰知道,白云鎖了,恰有人尋到。
柳朦朧織若紗,好風吹得綠多些。千絳次第競催芽。一片陽光烘帳,歸巢燕子碰簾斜。將春銜入故人家。
水竹為鄰白發,鹿麋同伴青藜。膏肓何堪遠召,掩關長與云棲。
凈宇懷超想,層梯企俊游。喧卑三界盡,制作六丁愁。聚土閒童子,移山老比丘。能除分外見,寸木即岑樓。
枕上微聞點滴聲,皇天有意救蒼生。雖然未作商家雨,已覺炎方暑氣清。
獨坐青山共寂寥,一簾疏雨上芭蕉。床頭舊有封泥甕,溪口還來雙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