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頌丞話臺事
萬三千尺出海面,島國諸山無此高。誰遣黃圖易他色,空傳赤制屬吾曹。
夢中雄鬼哀相吊,劫后頑仙笑獨逃。收拾磨崖紀功筆,東南風急送春濤。
萬三千尺出海面,島國諸山無此高。誰遣黃圖易他色,空傳赤制屬吾曹。
夢中雄鬼哀相吊,劫后頑仙笑獨逃。收拾磨崖紀功筆,東南風急送春濤。
臺灣的高山高達萬三千尺,突出海面,島國其他山巒沒有這般高峻。是誰讓中國的版圖改變了顏色?空自傳說赤色的制度仍屬我們。夢中戰死的英靈哀傷地互相吊唁,劫后茍活的人卻獨自逃去冷笑。收拾起刻石紀功的筆墨,東南風急,春潮洶涌。
黃圖:代指中國的版圖,典出《三輔黃圖》,此處指臺灣土地。
赤制:原指漢朝以火德王的制度,此代指中國的統治權。
磨崖:在山崖上刻石記事,此處指記錄抗敵功績。
雄鬼:指為守衛臺灣戰死的英靈。
頑仙:含諷刺,指茍且偷生、逃離臺灣的人。
此詩約作于1895年《馬關條約》割臺后,詩人與友人(頌丞)談論臺灣事務時所作。甲午戰敗后臺灣被日本占據,詩人作為臺灣抗日志士,親歷國土淪喪,詩中反映了割臺后對局勢的悲憤與對抗爭歷史的銘記。
詩以臺灣高山起興,感嘆國土變色,通過夢中英靈與劫后逃者的對比,痛斥喪權之辱,最后以“收拾磨崖筆”表明記錄抗爭的決心,是近代愛國詩中直抒胸臆的佳作,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
山僧帶雪期。
裲襠與郎著,
反繡持貯里。
汗汗莫濺浣,
持許相存在。
何處有苗無有草,每回鋤草總傷苗。
培苗常恨草相混,鋤草又憐苗太嬌。
未見新苗高一尺,來鋤雜草已三遭。
停鋤不覺手揮汗,物理難通心自焦。
舉世幾人歌渭城,
流傳江浦是新聲。
柳色青青人送別,
可憐今古不勝情。
誰填杏花天,卻滿幅、春愁無賴。鳳紙正疊,貍毫乍弄,籠鸚報道,娘來簾外。
新詞訝輕狂,一半是、狂奴故態。幾遍繞柱循廊,一回暗想胡猜,蹙他蛾黛。
瓶容旋解。畢竟是,清新堪愛。烏絲小楷。要麝墨新灑。
今日營齋營葬訖,石竹羅裙早壞。裙帶。字斜行還在。
天末孤城城上頭,登臨無地可銷憂。
藤蘿蘆荻如夔府,薜荔芙蓉似柳州。
墜露沈云都入海,驚風密雨總當樓。
大荒我有他年約,披發騎麟再訪秋。
鸚鵡西來自壟坁,西山霜霰若為姿。
尊前最憶禰衡賦,洲畔空傳李白詩。
學語共憐多慧質,垂頭如亦解愁思。
雪衣舊羨蓮花舌,明月珠宮何處期。
出門渺何之,所之吳與楚。
蕭瑟涼海隅,霮?長江嶼。
揚舲遵濟流,掛帆連鴻舉。
悅懌遂旋思,飛躍貪鄉渚。
春園記故桑,秋場歡新秬。
忻君使命嘉,惻予歸思阻。
登車千里遙,暫留庭戶語。
老木埋云水浸沙,
常言山盡是天涯。
誰知卻在天涯外,
髣髴青山似舊家。
漠漠寒蘆一港通,
衣冠迎候禮從容。
已陪徐步鳳凰嶺,
更與遙談獅子峰。
借問關中友,新詩近轉多。
風煙興難盡,搖落意如何。
熊子元相得,邊丞定數過。
誰能念離索,樽酒邈山河。
一葦江行詩興賒,
水明沙白雪飄花。
醉來欲探春深淺,
溪柳黃金半露芽。
松聲和雨聽,
山色帶云看。
春月暖何太,生裙迮羅襪。
曖曖日欲冥,從儂門前過。
青山薦行色,碧浪涌蘋洲。紅旗棹影,送君騎鶴上揚州。相餞一杯清水,比似一輪明月,三載照高秋?;厥滋年幝罚咐蠝I雙流。
黯苕南,云杳杳,水悠悠。柳絲殘脆,相看無計挽仙舟。一道星河屆斗,萬里長風破浪,身抵鳳池頭。從此鸞臺峻,鹓鷺阻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