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四
出沒魚龍聚,
飛沉日月連。
出沒魚龍聚,
飛沉日月連。
魚龍在水中出沒聚集,日月的光影隨著升降在水中相連。
出沒:指生物在水中隱現的動態。
魚龍:泛指水中的魚類、水生動物,或傳說中的龍形生物,此處形容水域生物的豐富。
聚:聚集,形容魚龍群集的熱鬧景象。
飛沉:指日月的升起(飛)與落下(沉),代指時間的流轉。
連:連接、交融,形容日月光影與水域景象的渾然一體。
此為殘句(‘句 其四’或指某組詩的第四句),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為詩人游覽江河湖海時,因見水天相接、生物活躍之景即興所作。
詩句以簡練筆觸描繪水天交融的壯闊景象,通過魚龍、日月等意象的動態刻畫,展現自然萬物的生機與天地運行的規律,語言凝練而意境宏遠,體現古典詩歌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捕捉。
斯文今古托儀型,帝醉何堪君獨醒。每說蒼生唯痛哭,只余白發頓飄零。知己早駕思秋鲙,遺令空棺執孝經。欲叩銘旌無一字,殘燈空自火星星。
東阡西陌水潺湲,扶耖泥涂未得閒。為念饔飧由力作,敢辭竭蹶向田間。
曉色籠窗,暗塵縈袖,軟風吹送行人。一聲長笛,迢遞動征輪。去即匆匆去也,忙回首、煙靄難分。凝眸處,沿堤嫩柳,猶帶舊攀痕。驚心。尋往事,南船北馬,常伴殘春。把十年好夢,都付吟魂。莫道江南搖落,天涯路、何處無親。惟羞被,呢喃燕子,笑我往來頻。
杖屨乘閑歷眾山,俄驚凡跡到仙壇。清潨漱玉一川媚,瑞氣浮空兩洞寒。風入喬松琴弄操,煙籠遠岫灶燒丹。我今聊此凝雙眼,陡覺壺中世界寬。鳩杖先生旨趣深,探直搜隱事幽尋。頂頭有眼誰能識,心鑒無塵物莫侵。洞里煙霞人不老,水邊花木自成陰。乞師金鼎丹爐火,為慰平生覺道心。
金錢賜假向郊園,半似咸京半洛原。越弩射聲逢校尉,秦箏度曲挾王孫。斗雞幾過長陵下,盤馬何來大夏門。莫笑東方狂縱酒,誰能磬折負清尊。
俯檻江心寺,濤聲兩帶分。天晴秋見海,山潤午生云。短棹今重到,名泉昔有聞。西風吹別酒,斜日未成醺。云霧空江水,維舟陟翠岑。坤靈開別島,佛界凈空林。巖洞攀躋險,魚龍窟宅深。行逢黃葉下,秋思轉蕭森。
山上孤峰山下溪,北窗高枕白云西。南溪處士多瓢笠,東郭先生只杖藜。避世擬憑僧出沒,逃禪不仗佛提攜。灌園種竹疏籬下,獨酌深林聽鳥啼。
去年八月二日到,未到今年八月歸。白頭自愛此身在,清世敢言吾道非。鄉井夢隨多病苦,江湖心與故交稀。相逢莫問莼鱸興,不待秋風已拂衣。
人自蕊宮來,微步香云擁。小試樽前白雪歌,葉葉秋聲動。一剪艷波橫,兩點愁山重。收拾眉尖眼尾情,作個鴛鴦夢。
不與尋常草木群,看來端的好予人。神仙比并容顏似,姊妹推排次第均。浮薄未應隨世態,靚妝渾似任天真。得他和氣知多少,占盡河陽一縣春。
彩幡搖曳鈴聲碎。秋千墻外馀香墜。不敢怨東風。含情訴落紅。西園閑步蹀。春恨和誰說。啼鳥喚春歸。雨馀花淚垂。
疏林小雨月朧明,商頌瑯瑯半夜聲。鄧子弓強殊未發,欲馳桑本犯堅城。
清溪村路繞,落日入林斜。暝色斂微樹,春愁結晚花。蔚深藏鳥道,幽僻隱人家。更有閑居樂,開樽醉月華。
杏花無數連村落,也有人家掛酒旗。春色撩人只供醉,卻怕風吹易醒時。
自有山來幾許年,千奇萬怪只依然。試從精舍先生問,定在包犧八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