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再答賓南,兼寄陳伯嚴 其三
遙憐駐馬望千門,
人在江南黃葉村。
鼠璞殊方名未定,
蚊雷竟夕語何喧!
心關國粹謀興學,
目笑時流說重魂。
庚子陳經拜宣圣,
尊王遺義故應存。
遙憐駐馬望千門,
人在江南黃葉村。
鼠璞殊方名未定,
蚊雷竟夕語何喧!
心關國粹謀興學,
目笑時流說重魂。
庚子陳經拜宣圣,
尊王遺義故應存。
遠遠憐惜你駐馬回望宮闕千門,此時你正身處江南的黃葉山村。名實不符的事物在異地名稱未定,蚊蟲如雷整夜喧鬧話語何其紛紜!心中關切國粹謀劃興辦新學,對時人空談'重魂'之事暗笑輕哂。庚子年整理經典拜祭至圣先師,尊王的傳統大義本就應當長存。
千門:指帝王宮殿的眾多門戶,代指朝廷。
黃葉村:化用蘇軾'家在江南黃葉村'句,指江南秋景中的村落,常含隱逸之意。
鼠璞:典出《尹文子》,指名實不符之物,此處喻時人對文化概念的混淆。
蚊雷:典出《莊子·秋水》'蚊虻之聲聞',形容眾聲喧騰,喻時人空泛議論。
國粹:指國家固有文化精華,清末民初文化保守派常用詞。
重魂:可能指當時主張重視精神文化的言論,詩人認為其流于空談。
庚子:指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此年八國聯軍侵華,社會動蕩。
宣圣:即孔子,漢平帝追謚'褒成宣尼公',后世稱'宣圣'。
尊王:尊崇傳統禮法或王權,儒家文化核心觀念之一。
此詩為陳三立(伯嚴)與友人賓南唱和之作,約作于清末民初文化轉型期。時處庚子國變(1900年)后,傳統儒學受西學沖擊,文化保守派力主守護國粹。陳三立作為同光體詩派領袖,以詩議政,既回應友人關切,亦借題表達對文化傳承的思考,強調在變革中應堅守傳統核心價值。
全詩圍繞'文化傳承'主題展開,通過對友人境遇的關切與對時風的批判,凸顯詩人守護國粹的立場。以典故與現實交織,議論與抒情結合,既具文人唱和的雅致,又深含對文化命運的憂思,是清末文化保守派思想的詩性表達。
夷清韓頌古皆無,更得高平小楷書。 舊相嘉篇題卷后,蘇家能事復何如。
氣候隨時應,初寒雪已盈。 乾坤一色白,山水云重清。 是處人煙合,無窮鳥雀驚。 忻然不成下,連把玉罍傾。
惟不識泥土,堆根抱玉泉。 雖離巖谷伴,也則翠千年。
北斗城高禁漏多,漢家宮殿奏笙歌。 漫教青鳥傳消息,金簡長生得也么。
憶長安,二月時,玄鳥初至禖祠。百囀宮鶯繡羽, 千條御柳黃絲。更有曲江勝地,此來寒食佳期。
江南孟春天,荇葉大如錢。白雪裝梅樹,青袍似葑田。
人日春風綻早梅,謝家兄弟看花來。吳姬對酒歌千曲, 秦女留人酒百杯。絲柳向空輕婉轉,玉山看日漸裴回。 流光易去歡難得,莫厭頻頻上此臺。
世間禊事風流處,鏡里云山若畫屏。 今日會稽王內史,好將賓客醉蘭亭。
平原門下十馀人,獨受恩多未殺身。每嘆陸家兄弟少, 更憐楊氏子孫貧。柴門豈斷施行馬,魯酒那堪醉近臣。 賴有軍中遺令在,猶將談笑對風塵。
雷塘春雨綠波濃,古冢寒煙蔓草空。 斜日欲沉山色近,行人無處問隋宮。
心意逍遙物莫知,山中山下識人稀。 想君絕慮離塵土,不是王喬即令威。
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余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珠簾高卷莫輕遮,往往相逢隔歲華。 春氣昨宵飄律管,東風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勢還同舞勢斜。 坐有賓朋尊有酒,可憐清味屬儂家。
盡信書不如我書,識得個字不如忘卻個字。 九經諸子徒爾藻飾,一大藏教盡是藥方。 分明對物收稅,何用商量一葉扁舟載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