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傳法二大卿并簡譯席諸大士 其二
潤色金文數十函
清涼甘露洗塵凡
修行不作伊蘭計
只愿三千盡寶嚴
潤色金文數十函
清涼甘露洗塵凡
修行不作伊蘭計
只愿三千盡寶嚴
潤色修飾佛經數十卷,如清涼的甘露洗滌塵俗凡心。修行不存惡念壞心,只愿三千世界都化作莊嚴佛國。
金文:指用金粉書寫或珍貴的佛經,此處代指佛經文本。
甘露:佛教用語,比喻佛法如雨露般滋潤眾生心靈。
伊蘭:梵語音譯,一種氣味惡臭的植物,佛教中喻指惡因或不善的修行動機。
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對宇宙的概稱。
寶嚴:以寶物莊嚴,指佛國清凈莊嚴的景象。
此詩應為作者寄贈參與佛經翻譯、潤色工作的官員(傳法二大卿)及譯經法師(譯席諸大士)的酬贈之作。創作背景或與當時佛經譯介興盛相關,作者通過詩歌肯定譯經功德,同時表明自身修行不為私利、普度眾生的愿心。
全詩以‘潤經-洗心-棄惡-愿嚴’為脈絡,既贊揚譯經事業的功德,又表明修行當懷普度大愿的主旨,語言平實而意蘊深遠,是佛教修行詩的典型之作。
且作團圞計。有蓬頭、翾風房老,恭心獠婢。使指浣衣萱草輩,銀鹿青猿差備。爭進食、欲令公喜。雪樣餈糕花樣肉,更黃雞、玉面淘來膩。京雒食,故鄉味。練裳藎篋都搜抵,勝相嘲、影妻椅妾,乏人料理。只念白頭花燭伴,獨自牽蘿鄉里。愧割肉、東方難寄。比似買臣差不惡,便從公、餓死寧相棄。下床客,百年禮。
二月昏,參星夕。杏花盛,桑椹赤。
二華金天配,千峰白帝孫。蓮花標玉井,箭栝出天門。日月懸仙掌,云霞蕩玉盆。何當登絕頂,一望盡中原。有客來相告,曾攀玉女松。黃河吞八水,白雪倒千峰。樹繞秦關暗,云遮漢畤重。從今攜手去,夜夜宿芙蓉。
垂髫標奇穎,恥與塵俗侔。羽飛有仙骨,榮名等浮漚。九土忽披攘,布衣贊廟籌。龕暴績固殊,翼儲謨何周。長嘯擲金緋,還我五湖舟。出處諒有為,逸軌垂千秋。
錦石堆沙破籪涼,蘆花幾筆澹秋光。畫屏坐對江南景,欲發樽前吏部狂。楓林斜日落魚莊,不見黃頭采捕郎。記得雙螯好風味,春申江畔過重陽。
薤露歌傳遠近悲,兩間志士古今誰。殺身取義名千古,賣國偷生快一時。白刃如公真可蹈,丹心到死肯教移。英風颯颯淩朱鳥,俎豆毛楊許并祠。
君到金焦楫可停,艤篷先上二高亭。百川交會江來遠,萬古不磨山色青。未擬雄心探狠石,且將詩句洗中泠。海門十月霜潮落,水窟堪尋瘞鶴銘。
莫將錦瑟怨年華,柳絮飄零夢謝家。小院回廊鎮春晝,何人來為掃庭花。
月華星彩滿瑤壇,雪后風微夜不寒。十里旌旗千帳列,兩街燈火萬人看。回廊有徑齋廬遠,大地無塵輦路寬。二十年來瞻盛禮,始從簪紱候鳴鑾。
不掃先人冢,于今又一年。滄桑悲故里,烽火接新煙。哭野多因戰,招魂半在田。眼看墦祭者,不覺淚漣漣。
一昨西風散馬蹄,肯如接淅去東齊。人家炊玉香馥鼻,禾壟如云高過臍。飲雋不無驚渴虎,醉歸同約候鳴雞。二卿好客家聲在,遮莫茅柴薦韭齏。隆污非是莫端倪,瞢蹈觴深試汩齊。荊璞笑渠忘衛足,塢金何策贖然臍。悠悠塞上悲亡馬,斷斷尸鄉叢養雞。可是世紛吾屑去,平生結習晚吹齏。過眼紛紛更問為,幽人生死況能齊。海桑恐礙日車轍,宸極劣為天磨臍。臧谷君方墮書蠹,研桑我亦笑醯雞。晚知戰勝輕千乘,悔厭晨鹽與暮齏。
信步北城坡,忘卻坡上雪。不知孟浩然,尋梅有何說。
廟食空山八百年,衣冠猶是李唐前。汴河十里垂楊柳,何似松陰數畝田。
第一山東逐虜鞍,平淮命作守淮官。英雄內比黃金貴,死斗牙穿毒箭寒。雨灑紅刀胡血滴,風披斑甲虎皮乾。功高孤竹今如此,舊恨茫茫滄海寬。
兩度蘭秋首。恁家家、更番斗樣,饤盤瓜鏤。共祝新歡相連愛,今歲穿針果又。看淺淺、銀河如舊。漫道兩回歸信準,問人間、置歷天知否。勞隔水,佇望久。填河莫訴雛尼瘦,數從頭、星期幾閏,翠橋重構。二十七年云煙過,恁月朱欄已朽。況吉慶、裁花羅袖。休說白頭無巧乞,便韶年、樂事何曾有。還臥聽,雨中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