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仁則官滿西歸三首 其一
稼軒賢帥有甥氏,梅野倫魁之里人。
春水江湖寬度量,秋天霜月瘦精神。
三年郡政彌縫密,四海詩朋燕笑頻。
題浣花箋當折柳,預愁船鼓轉東津。
稼軒賢帥有甥氏,梅野倫魁之里人。
春水江湖寬度量,秋天霜月瘦精神。
三年郡政彌縫密,四海詩朋燕笑頻。
題浣花箋當折柳,預愁船鼓轉東津。
您是稼軒賢帥(辛棄疾)的外甥,梅野倫魁(科舉魁首)的同鄉。您的心胸如春水江湖般寬廣,精神似秋霜明月般清朗。三年治理郡縣,政務處理得細致周密;四海之內詩友眾多,常相聚歡談。我題詩在浣花箋上代替折柳送別,預想到您船鼓響起轉向東津時的離愁。
稼軒:辛棄疾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賢帥'之稱。
倫魁:科舉考試的第一名,此指梅野地區的才俊。
彌縫:彌補、完善,此處指政務處理周到。
浣花箋:唐代浣花溪所制的精美箋紙,代指詩箋。
折柳:古代送別習俗,取'柳'與'留'諧音,表惜別。
東津:東邊的渡口,指趙仁則西歸途中的東行渡口。
此詩為趙仁則任滿西歸時所作。詩人與趙仁則當有交游,通過詩中'四海詩朋燕笑頻'可見二人同屬文人圈。創作時既肯定其三年治政的勤勉('三年郡政彌縫密'),亦因離別生愁('預愁船鼓轉東津'),反映南宋文人送別時重才德、寄深情的交往特點。
全詩緊扣'送'字,前半贊其出身、胸襟與精神,中幅頌其政績與交游,末句以詩代柳、預愁歸程,層次清晰。既展現趙仁則的才德風貌,又傳遞真摯別情,是宋代送別詩中兼具寫實與抒情的佳作。
荻影斜暉冷颯蕖,楓云弩末學描膚。可憐最是梧桐葉,不到秋風不低頭。
小窗一枕黑甜馀,正是黃鶯喚起初。夢里謾勞尋舊約,殷勤重讀寄來書。
請以漢溪水,注我流霞觴。奉君以瑤池千年之桃實,贈君以玉兔萬杵之玄霜。春風花開馀慶堂,鶴發倒映青銅光。阿翁手種兩松樹,黛色已見參天長。子今宦游天一方,膝下思見斑衣裳。豈無雙鯉魚,路遠不可將。但有一寸心,直與漢水流湯湯。漢水東流入東海,馀慶綿綿鎮長在。
三元肇茲辰,東風被衡宇。青春麗云日,朱光已垂戶。駮陰不窮寒,朝和散為雨。死草行復菲,潛陽滋下土。
茅卷少陵屋,瓜分菜子田。劇憐椎髻伴,饑凍不長年。
崔嵬霜干欲凌云,俯映寒梢數尺春。須信蒼髯凈明老,坐中容有散花人。
雷公起臥龍,為國作霖雨。飛電掣金蛇,其誰敢余侮。
子規歸去,子規歸去。渠道駝山山前,有人張羅打網遮到天。爾今欲歸但休北,我不入網,渠網我不得。
暫把熏風換朔風,半山喬木翠陰中。寒云飛雪家山滿,暖日晴窗美睡濃。生有限,海無窮。馀生入海有誰同。一灣碧海藍天下,借取清風上九龍。
愛客晚攜樽,開門月滿園。春花初倚檻,翠竹故當軒。畫棟歌聲繞,綺筵舞袖翻。憐君歸思切,執手欲消魂。
貴家公子玉鞭長,下馬相逢大道傍。日暮銜杯悵離別,不堪煙雨折垂楊。
白云繚繞四圍山,十里松陰始扣關。石澗風篁偏引興,云房清話暫乘閒。山頭野鹿銜花至,月下高僧洗缽還。明發歸程朝雨凈,紺園回首翠屏間。
本自驂鸞駕,何因下爵羅。未沖霄漢去,且傍水云過。收拾為閑伴,提攜作好歌。莫懷軒冕意,風月共婆娑。
碗子城邊路,年來幾度過。山川認行色,花鳥熟鳴珂。戀闕情何限,瞻云思轉多。壯懷成激烈,彈劍欲高歌。
記得去年寒食后,君從北上我西游。山川總入英豪氣,風雨不堪離別愁。歸馬有知元識路,來鴻無信動經秋。燕臺又擬相逢日,共說長安古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