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
吳楚一江共,
波濤九派分。
湖光寒自白,
廬岳曉常云。
虎斗荒村跡,
猿啼落日聞。
琵琶亭廢久,
楓葉正紛紛。
吳楚一江共,
波濤九派分。
湖光寒自白,
廬岳曉常云。
虎斗荒村跡,
猿啼落日聞。
琵琶亭廢久,
楓葉正紛紛。
吳楚兩地共享一條長江,波濤在此分成眾多支流。湖光清冷自然泛著白光,廬山清晨常被云霧繚繞。荒村還留有虎斗的痕跡,落日時分傳來猿猴的啼鳴。琵琶亭已荒廢多時,楓葉正紛紛飄落。
吳楚:春秋時吳、楚兩國,大致涵蓋今江西、湖北一帶,九江為兩地交界。
九派:指長江的眾多支流,古有“江分九派”之說。
湖:指鄱陽湖,九江毗鄰鄱陽湖。
廬岳:即廬山,位于九江境內。
琵琶亭:九江古跡,因白居易《琵琶行》“送客湓浦口”“江州司馬青衫濕”而聞名。
楓葉:秋日意象,常暗含蕭瑟之感。
九江為長江沿岸重鎮,歷史上多有文人題詠。此詩或為詩人途經九江時,目睹當地江景、廬山勝景與荒廢的琵琶亭等人文遺跡,結合秋日蕭瑟景象,有感而作。
全詩緊扣“九江”地理特征,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遺跡,以簡練筆觸描繪江天浩渺之景與歷史滄桑之嘆,體現了詩人對地域風物與歷史變遷的敏銳觀察。
藏拙端宜付燼灰,累君收拾太憐才。坐知老物推排盡,一蟹爭如一蟹來。
見說聰明早,童年便與玄。細看今日句,宛似乃翁篇。家譜無他姓,文星聚此邊。何須待千首,一首已堪傳。
約齋守約,借小園消受、秋光淡泊。占定浣花溪作號,天予花溪棲托。愚谷非愚,老萊未老,請賦閑居樂。阿稽阿段,為花先補籬落。同是汐社中人,嫦娥耐寡,秋色誰斟酌。早晚栟櫚刊合集,頭白論功書幕。小玉司香,牟珠入夢,將硯安巖壑。青山浮白,不知門外蝸角。
小捷風流已俊才,便將紅粉作金臺。明年未去池陽郡,更乞春時卻重來。
息念無如攖物何,一波才動引千波。試量方寸玲瓏地,饾饤悲歡貯幾多。
非風幡動唯心動,大海波瀾常洶涌。魚龍出沒任升沉,生死圣凡無別共。無別共底怎么樣,祖佛傍觀空合掌。
青城石室,把前生記否,花朝南泊。六度流光千種夢,心事微波難托。白石簫聲,綠珠眉樣,羨爾文園樂。海棠秋禊,去年紅雪開落。今幸留命桑田,松風八十,依舊紅蠡酌。我自無錐能卓地,醉泥借天為幕。一局康猧,百年書蠹,生計云歸壑。一言難盡,山頭夜夜吹角。
潦倒江湖上,竿頭事可咍。一回浮子動,又是上鉤來。
少年為客,計三秋黃浦,海潮邊泊。家計鷦鷯艱一飽,更苦一枝無托。字水渝山,春華秋實,差剩新交樂。計程相望,甕頭先辦桑落。生此亂世衰年,懷人最苦,夜不成孤酌。短李迂辛書久斷,燕子香巢珠幕。素浐無源,青荷作鏡,自分鄰溝壑。西風滿眼,劍虹雙吐芒角。
故人墳樹立秋風,伯道無兒跡更空。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草里尋常萬萬千,報云飛去豈徒然。鼻頭是甚閑皮草,十字縱橫一任穿。
史筆誰能繼謝山,詞嚴義正宅心寬。七賢傳倘他年續,個里沉吟位汝難。
一庵秋雨,嘆此翁頭白,鸞飄鳳泊。從古詩人多寓蜀,第一花潭依托。眢井鳴蛙,蠻山騎象,損盡崔骃樂。命中晞發,我曹生就流落。公有紅線知心,不時需酒,雙笑還雙酌。甚事干卿春水皺,燕子從爭危幕。大月中秋,小山叢桂,夜半舟藏壑。嗇夫無恙,扣門時聽張角。
索笑來尋記幾回,裝成七寶炫樓臺。譬如禁體文章例,排比鋪張未是才。
一回思想一傷神,不覺翻然笑轉新。云在嶺頭閑不徹,水流澗下太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