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洧懷先通問公因訪遺集有感
南冠五老附嘉名,膺服遺山鑒別精。自署江東深有意,傷心何減瘐蘭成。
宣和遺事有誰知,云館星歸老淚垂。風月殘縑零落盡,得留新鄭幾篇詩。
雪窖魂消蘇武年,殘書分散洧川煙。白龜池上頹詩屋,誰更吳興問賜田。
南冠五老附嘉名,膺服遺山鑒別精。自署江東深有意,傷心何減瘐蘭成。
宣和遺事有誰知,云館星歸老淚垂。風月殘縑零落盡,得留新鄭幾篇詩。
雪窖魂消蘇武年,殘書分散洧川煙。白龜池上頹詩屋,誰更吳興問賜田。
戴著南冠的五老附上了美好的聲名,令人信服遺山先生的鑒別精準。他自署江東定是深有其意,那傷心程度不亞當年的庾蘭成。宣和年間的往事有誰知曉?云館星歸時老人淚落。風月中的殘卷已零落殆盡,只留下新鄭的幾篇詩作。如蘇武在雪窖中消磨歲月,殘書散落在洧川的煙靄里。白龜池上詩人的屋舍已頹敗,還有誰會去吳興詢問賜田舊事?
南冠:原指囚犯,后多代指南方士人;五老:或指五位德高望重者。
遺山:金末元初文學家元好問(號遺山),此處代指有識之士。
瘐蘭成:即庾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南朝文學家,晚年流落北朝,多懷鄉之作。
宣和遺事:宋代話本《宣和遺事》,記北宋末至南宋初史事,此處代指往事。
殘縑(jiān):殘舊的絹本,代指前人遺留的詩稿。
雪窖:極寒之地,化用蘇武被匈奴幽禁于北海雪窖的典故。
洧川:今河南尉氏一帶,古名曲洧。
吳興問賜田:吳興為古郡名,賜田指朝廷賜予的田產,此處或指先人的故業。
詩題“曲洧懷先通問公因訪遺集有感”表明,此詩為作者于曲洧(今河南尉氏)尋訪先通問公遺集時所作。可能創作于先通問公故去后,其遺作散佚之際,詩人觸景生情,借詩抒發對前人的追念與文獻散失的感慨。
此詩圍繞“訪遺集”展開,通過追述先通問公的聲名、遺作的零落及故跡的頹敗,既肯定其文學價值,又痛惜文化傳承的斷裂,是一首兼具懷人與悼文雙重內涵的感懷之作。
卻與黃鸝相唱和,小餐花露在前枝。微之不讀醫家語,春日聞蟬再賦詩。
秋山青,秋水明。午夢驚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 故國盟,故園情。夜闌斜月透疏欞,孤鴻三兩聲。
下階欲別離,相對映蘭叢。 含辭未及吐,淚落蘭叢中。 高堂秋靜日,羅衣飄暮風。 誰能待明月,回首見床空。
下階欲離別,相對映蘭叢。含辭未及吐,淚落蘭叢中。 高堂靜秋日,羅衣飄暮風。誰能待明月,回首見床空。
陳公籌策子房采,衣繡持斧征南方。 親督貔貅效深入,悉孛狗鼠無留藏。 二帥宣威既電擊,群校賈勇爭奮揚。 束身來降三百寨,所余一二猶陸梁。 平固恃險連百丈,僭擬官號熊與張。 一朝駢首俱就縛,是謂擒賊無擒王。 捷書夜至連清書,不聞傳箭赤白囊。 侵侵良民皆安堵,憧憧道路我行商。 妖氛頓發賣刀劍,祥風初扇從耕桑。 紹定四年調玉燭,薰蒸六合為金穰。 第功行封指授醒,凌青逆紫將翱翔。 元戎煌煌賜紫軸,裨將一一露龍光。 振旅歸來神螺岡,笳鼓競飛聲洋洋。 橐弓載戢綠沈鑰,旄頭星滅漢道昌。 雅宜飲至滿池觴,細柳煙籠春書長。
萬山環合蔚州城,紫塞連云朔氣清。 禾黍歲時供上谷,烽煙日夜接神京。 九宮迤邐通軍壁,高壘崔嵬列虜營。 稍喜摧鋒章節帥,能將俘獲謝蒼生。
春深關塞尚屯兵,萬里防胡拱漢京。不為翠華臨遠道,豈應金甲廢深耕。
轉輸坐見司徒急,經略親看相國行。莫訝至尊忘北顧,顯陵遷附圣人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炫容,有天機而作色。徒觀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據幽澗則蓄霧藏煙。穹石盤薄而埋根,凡經幾載;古藤聯緣而抱節,莫記何年。
于是白露零,涼風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于玄黃,斯獨茂于蒼翠,然后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也,不易葉而改柯;其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節。
若乃確乎不拔,物莫與隆,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開花占得春光早,雪綴云裝萬萼輕。 凝艷拆時初照日,落英頻處乍聞鶯。 舞空柔弱看無力,帶月蔥蘢似有情。 多事東風入閨闥,盡飄芳思委江城。
羨子湖山勝,來游路卻遙。 開園詠芍藥,入寺探櫻桃。 夜月黃金縷,春風碧玉簫。 終年勞苦想,洞府隔凡囂。
共泛荒溪際,匆匆兩月來。 薰風老苜蓿,霖雨熟楊梅。 裹茗尋僧試,看花許客陪。 遙知明月夜,獨棹酒船回。
漁翁棹歌兮石橋東,海色欲上兮含朦曈。荒雞聞兮戒曉,江豚上兮知風。
普天率土兮王之宮,陽侯受職兮龜龍率從。沙寒草枯兮魚上罶,薄言戒歸兮爰發我笱。
嗔南鄰兮春醅香,豈今夕兮無酒。
鄰雞不管離懷苦,又還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橋月館,水村煙市,總是思君處。 裛殘別袖燕支雨,謾留得、愁千縷。欲倩歸鴻分付與。鴻飛不住,倚闌無語,獨立長天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