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方伯曾公過訪賦贈二首
十二巖城坐嘯中,湖天晴色畫船空。薇垣鎮靜周方伯,棘寺飛騰漢上公。環佩乍看燕闕底,旌旗曾閃越臺東。猶憐竹馬爭迎日,屈指黃金召次公。
突兀高牙大海傍,分符猶憶舊黃堂。兒童是處誇騎竹,父老經時識種棠。北闕絲綸催曉露,西泠弦管競斜陽。雙龍總屬司空佩,幾夜寒花拂劍铓。
十二巖城坐嘯中,湖天晴色畫船空。薇垣鎮靜周方伯,棘寺飛騰漢上公。環佩乍看燕闕底,旌旗曾閃越臺東。猶憐竹馬爭迎日,屈指黃金召次公。
突兀高牙大海傍,分符猶憶舊黃堂。兒童是處誇騎竹,父老經時識種棠。北闕絲綸催曉露,西泠弦管競斜陽。雙龍總屬司空佩,幾夜寒花拂劍铓。
您在十二巖城的治所中從容理政,湖天晴朗,畫船在空闊水面悠然。您如周代方伯般鎮撫薇垣要職,又似漢代上公在棘寺(司法官署)顯耀才能。曾見您佩環叮當出入京城宮闕,旌旗曾在越臺東畔閃耀。更難忘百姓騎竹馬爭相迎接的場景,屈指算來,朝廷黃金征召的詔書即將為您而發。高牙大纛在大海之畔巍然矗立,分符任職時仍記起昔日官衙。處處兒童驕傲地騎竹相迎,父老長久銘記您如召公種棠般的惠政。朝廷詔書如曉露催促您赴任,西泠湖畔弦管競逐斜陽。雙龍寶劍本是三公之佩,寒夜中劍刃映著寒花更顯威嚴。
坐嘯:指地方官治理政務的閑適從容,典出《后漢書·黨錮傳》。
薇垣:即紫微垣,星官名,代指中樞要職。
方伯:古代一方諸侯之長,后指地方高級長官。
棘寺:古代大理寺別稱,掌刑獄,代指司法官署。
竹馬:兒童騎竹為馬,代指百姓對清官的歡迎,典出《后漢書·郭伋傳》。
分符:古代帝王分封的信符,此處指官員任職憑證。
種棠:典出《史記·燕召公世家》,喻官吏惠政。
絲綸:代指皇帝詔書,典出《禮記·緇衣》。
雙龍:喻指寶劍或卓越才能,此處贊曾公地位。
此詩為曾公(右方伯,明代布政使)過訪時詩人所作贈詩。方伯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詩中提及“越臺”“西泠”等地,推測創作于浙江一帶。背景或為曾公任內政績顯著,將獲朝廷征召,詩人借此詩贊其德政與才望。
全詩通過描繪曾公治政從容、百姓愛戴、朝廷重視等場景,高度贊揚其德才與政績,既體現地方官的民生關懷,又凸顯其受朝廷倚重的地位,是明代贈官詩中典型的頌德之作。
雨歇階草凈,鳥鳴叢竹中。偶無輪鞅過,遂與山林同。晞發庭際日,振衣松下風。自非捐世故,誰得此相從。
悠悠念往路,離別從此長。何以酬明德,攜手歸故鄉。良時不須臾,且復各盈觴。仰視日月馳,千載互相望。浮云難獨留,游子暮彷徨。綢繆踰皓首,風波忽一方。
燈火近在水,樓臺高出城。人家文作俗,官府政加清。靜晝下山氣,寒空浮海聲。長裾曳戶限,日日見諸生。
行色動西風,鄉心去住同。諸生五嶺外,之子大江東。且羨還家鶴,無愁度海鴻。若逢天上使,書記莫匆匆。
春祈秋報一年期,土谷神靈知未知。昨日街頭穹米價,三錢一斗定何時。繅車未歇取絲分,私債官逋夜打門。里正不慈胥吏酷,窮民空感半租恩。
睡起扶頭如醉,由他野草纏衫。黃昏孤鳥下蒼煙。倘非尋舊夢,誰到夕陽邊。何處幽簫侵暮?聽時已自凄然。人間冷月最堪憐,夜深人去后,風攪一池寒。
母櫬扶來魄未安,春山草木露漙漙。松間曉滴花還破,薤上陽晞淚不干。舊宅魚泉空有井,小囊熊膽尚留丸。構軒題扁情何極,乞得詩銘后代看。
綠嫩青酣井字畦,柳塘東畔竹林西。阿兒暴富人應妒,歲晚平添百甕齏。
春風濠上始觀濩,秋雨檐前又醉漚。萬事總如僧剃發,一生偏愛黍垂頭。嵚崎歷落真堪笑,寵辱升沉定不憂。試向唐生問身事,騎牛躍馬竟誰優。
東軒清節樂春蔬,傳到孫支百載馀。一朝拂袖竟歸去,應嗤介甫未忘魚。社日何曾夢蹴蔬,遁翁波及實君馀。菜根牢咬真吾事,明義從知合舍魚。
曉鐘遠近促朝飧,喚醒梅花一縷魂。何物詩書當世亂,分將琴劍老荒村。霜痕淬厲山全死,日影微茫鳥欲言。送盡流年消盡愿,白云深處又開門。
采盡芙蓉秋不知,水聲流去少年時。西風吹醒江南夢,月色滿船歌《竹枝》。
今朝初聽鄉人語,八載淮南此日回。江東白酒不醉客,為渠歡喜盡殘杯。
先生家住正陽門,符竹南來識廣文。此別又須經歲月,會心同是一乾坤。天開金粟如來藏,畫在板橋楊柳村。吾道窮耶當復泰,白頭心事與誰論。
夜深移入小杯盤,回首花枝不忍看。豈與海棠情分薄,老夫自是怯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