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諸父老喜晴四首 其二
云斂巫山洗碧天
月涼宴集小樓前
葛巾皂帽尋常過
關吏曾無索酒錢
云斂巫山洗碧天
月涼宴集小樓前
葛巾皂帽尋常過
關吏曾無索酒錢
烏云從巫山收斂,天空如洗般湛藍;清涼的月光下,眾人在小樓前設宴相聚。頭戴葛巾、身著皂帽的普通百姓平常過往,關卡官吏從未索要過酒錢。
云斂:云氣收斂,消散。
洗碧天:形容天空潔凈如洗,呈現碧藍之色。
宴集:設宴聚集,聚會。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頭巾,多為平民或隱士所戴。
皂帽:黑色的帽子,此處指普通百姓的日常裝束。
關吏:關卡上的官吏。
索:索要,索取。
此詩為詩人與當地父老共慶雨過天晴時所作。可能創作于民間因陰雨困擾后放晴的時節,詩人通過宴集場景,反映當時社會較為安定、官民關系融洽的背景。
詩中描繪雨后初晴與父老宴集的場景,以百姓日常往來、關吏不索酒錢等細節,展現安寧的生活狀態,體現詩人對太平景象的贊美,語言平實而富有生活氣息。
蕪城初別鳳凰簫,水國重過駟馬橋。共惜士元居小郡,何如長孺在中朝。千林大庾含芳近,萬蕊唐昌入夢遙。便覺佩刀干氣象,驛亭風雨夜來饒。
玄都道士身如鶴,長傍青松寄此生。夢破九霄風雨急,神游八表雪霜清。瓊笙每應秋聲起,縞羽微連夜色明。我欲相從拾瑤草,漫山落葉斷人行。
杜陵三月春風煖,燕語鶯啼雜弦管。落花撩亂紫騮嘶,平樂歸來酒尊滿。雨急風篁忽已秋,幽鳥多情亦白頭。不隨翡翠樓中宿,卻愛鴛鴦水上游。春去秋來不知老,安樂即多憂患少。綺窗深處語言奇,付與紛紛秦吉了。
梅竹來禽帶月栽,牡丹菡萏照江開。新安見底正如此,舊雨故人從不來。秀色野香供雪飲,名章俊語用云裁。無論獨樂兼同樂,盞面春風翠作堆。
連日風云匝地陰,玉花飛舞滿煙岑。竹窗夜色棋方適,書幌朝寒酒倍斟。幸有高人同勝賞,不妨佳處得幽尋。庭前暗積知多少,自策筇枝探淺深。
陌上吹衣柳絮風,憑君莫放酒杯空。歸舟總是傷情處,一路殘山剩水中。
空壇深凈駁琉璃,禿發簪冠老導師。銅呇金涂秋草里,如今不似世宗時。
大道本無方,大成反如缺。古人其備乎,今人將更竊。以方為道術,道為天下裂。立異由墨禽,誇多惠施說。尹宋求心白,田慎將性絕。函關獲五千,漆吏鼓長舌。六方分十子,孰與猶龍埒。古之博大宗,三寶持真訣。墨者治其慈,苦身腸倍熱。巨子雖獨能,使人憂不悅。華山亦儉師,饑餒空敝蹩。彭蒙守弗先,然且是非滅。三者皆非道,亦自有優劣。況復五車人,一蚊依道吷。尺捶并連環,徒供辨士折。茍非齊物言,誰解百家結。始知道德初,時向有無綴。一哉天人心,同驅至神轍。圣人及君子,五號誰分設。能使六方同,豈令六經別。
十里荒荊手共開,屐痕歷歷在青苔。山中猿鳥愁予去,爭問先生幾日回。兩日相疏鄙吝生,今當遠別若為情。夜窗看到千峰黑,枕上猶貪落澗聲。
飛蓋凌晨集,行宮映雨開。天為歌鼓動,霧拂舞筵回。賓客梁王盛,山河故國哀。長沙悲舊傳,屠市隱真才。憶昔兒童聚,惟今老大催。達人元曠逸,萬物且形骸。樂混寒聲沸,尊添瞑色來。斜風沾綺席,疏點灑金杯。雜逞龍仙互,先爭虎豹摧。轉眸升旭日,覆手下秋雷。尚有歡娛歉,須防禮法猜。門衢汨泥淖,莫遣引燈回。
山壓無諸野,臺芳半夕暉。連天孤樹遠,滄海片鴻飛。紺苑皆黃落,琳宮盡翠微。回看南陌上,四牡正騑騑。
縹緲云衣護翠堆,溪流挾雨更喧豗。山房暫借游仙枕,猶有灘聲逐夢來。
一春強半雨中過,節過清明日始和。垂老看春知幾度,乘春不飲欲如何。
信意彈秋水,清商促軫成。只疑天上曲,不似世間聲。海若誠無敵,河神已請平。三朝不彈此,心竅覺塵生。
午夜荒城誕黑曇,疊風千瓣利如鐮。時空剖裂釋星炎。徂謝花隨光褪色,斂眸時請夢封緘。深心盡處抱輕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