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柏枧山至引量橋
兩崖回合處,仄磴下肩輿。
芳草青黏屐,晴云淡曳裾。
山空惟有樹,澗曲更無魚。
峽口忽中斷,長虹駕碧虛。
樓從橋上蓋,地僻往來稀。
泉洗石根瘦,煙環(huán)松影肥。
李侯游未到,梅氏宅相依。
小憩成孤賞,鐘聲落翠微。
兩崖回合處,仄磴下肩輿。
芳草青黏屐,晴云淡曳裾。
山空惟有樹,澗曲更無魚。
峽口忽中斷,長虹駕碧虛。
樓從橋上蓋,地僻往來稀。
泉洗石根瘦,煙環(huán)松影肥。
李侯游未到,梅氏宅相依。
小憩成孤賞,鐘聲落翠微。
在兩座山崖相圍合之處,沿著狹窄的石磴乘坐轎子下行。芳草青青,粘在鞋上;晴朗的云朵,悠悠地像拖著裙擺。山中空寂,只有樹木;山澗曲折,不見游魚。峽口忽然中斷,一座橋如長虹橫跨在碧空。樓閣建在橋上,此地偏僻,往來的人稀少。泉水沖刷著石根,顯得石頭清瘦;煙霧環(huán)繞著松影,讓松影顯得豐茂。李侯未曾到此一游,這里與梅氏的住宅相鄰。我在此稍作休息,獨自欣賞美景,鐘聲從青翠的山色中傳來。
柏枧山:山名。
引量橋:橋名。
仄磴:狹窄的石磴。
肩輿:轎子。
曳裾:拖著衣襟,這里形容云朵飄動。
碧虛:碧空。
李侯:可能指某位姓李的人。
梅氏宅:姓梅人家的住宅。
翠微:青翠的山色。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柏枧山至引量橋的途中,被沿途的自然風光所吸引,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的心境,盡情享受著山林之美。
這首詩描繪了從柏枧山到引量橋沿途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展現了山林的清幽寧靜。其特點在于寫景細膩,意境空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力和出色的描繪能力。
海棠重葉更妖斜,青帝翻騰別一家。格外出奇人不識,大紅抹利小蓮花。
村旗夸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壯歲驚心頻客路,故鄉(xiāng)回首幾長亭。春深水漲嘉魚味,海近風多健鶴翎。誰向高樓橫玉笛,落梅愁絕醉中聽。
定知花發(fā)是歸期,不奈歸心日日歸。風雪豈知行客恨,向人更作落花飛。
掃地夕陰滿,把杯江月生。綠蕉三五葉,先已著秋聲。
桑楊已零落,藻荇亦消沈。園宅在人境,歲時傷我心。強穿西埭路,共望北山岑。欲覓道人語,跨鞍聊一尋。親朋會合少,時序感傷多。勝踐聊為樂,清談可當歌。微風淡水竹,凈日暖煙蘿。興極猶難盡,當如薄暮何。
萬竹絓飛雨,流云來遠天。高陽久寂寞,客至張華筵。達士不惜醉,暢飲清風前。陰壑度玄籟,寒聲應鳴弦。不盡眼前歡,別后空悽然。狂歌馬公子,達曙未能眠。
爛銀盤圓一千里,白玉髓噴三萬重。老蛟背馱龍女泣,百斛寶珠拋海東。
風雨重陽故國秋,片帆飛指海西頭。歸將何物分兒女,客夢詩魂載一舟。
我思我痛亦區(qū)區(qū),上帝何關下界愚?群嶂低頭明月下,忽知此際有耶穌。
五載別林壑,喜與魚鳥親。雙柑兼斗酒,況遇嚶鳴人。瑤藉日以碧,春衫照嶙峋。暫假百神觴,共浣蓬丘塵。
玄谷長城別有基,要知清凈妙無為。玉房坐守金丹熟,記取人間子午時。
虛幻浮花休苦戀,南辰北斗頻移。暗更綠鬢盡成絲。百年渾似夢,七十古來稀。奉勸人人須省悟,輪回限到誰知。修行宜早不宜遲。從前冤孽罪,要免速修持。
樓臺影里和風煖,弦管聲中瑞日長。從聽嬌鸚說來路,莫教蜂蝶損濃芳。
樹本連百圍,蘿蔓絲成結。回川繚崇構,欒櫨隱深樾。湍駛泉響急,徑險石色滑。可容許詢輩,清心共禪悅。
萬事我已足,只悔已止酒。使我欣然時,無物能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