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宗魯之河間別駕二首
雙旌搖曳薊門東,易水飛花撲亂紅。國憲久傳中執法,家聲重睹右扶風。交河壁壘巡行近,渤海樓船控制雄。屈指循良推第一,徵書晨出未央宮。
十載明經擅草萊,青云搖曳佩刀來。名家舊識中丞后,佐郡仍推別駕才。擁蓋日華流漢殿,抽毫霞色動燕臺。應徐咫尺南皮近,彩筆雄章次第裁。
雙旌搖曳薊門東,易水飛花撲亂紅。國憲久傳中執法,家聲重睹右扶風。交河壁壘巡行近,渤海樓船控制雄。屈指循良推第一,徵書晨出未央宮。
十載明經擅草萊,青云搖曳佩刀來。名家舊識中丞后,佐郡仍推別駕才。擁蓋日華流漢殿,抽毫霞色動燕臺。應徐咫尺南皮近,彩筆雄章次第裁。
雙旌在薊門東邊隨風搖曳,易水岸邊飛花撲打著雜亂的紅花。國家法令長久以來傳頌著您中執法的聲名,家族聲望再次見證您如右扶風般榮耀。您巡查交河的壁壘已為時不遠,對渤海的樓船控制十分雄威。屈指算來您是循良官吏中的第一,征召的文書清晨就會從未央宮發出。您十年鉆研經學在民間聞名,如今如青云般佩刀而來。大家早就知道您是名家中丞之后,輔佐郡守您更是展現出別駕之才。您在宮殿中如日華般光彩照人,揮筆寫下的文章如霞色般驚動燕臺。您與應徐等才俊距離南皮很近,定會依次創作出精彩的詩文。
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薊門:在今北京德勝門外西北隅。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國憲:國家的法令。中執法:御史中丞的別稱。右扶風:漢代三輔之一,后泛指地方長官。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市西。渤海:指渤海郡。循良:指奉公守法、有治績的官吏。徵書:征召的文書。未央宮:西漢宮殿名。明經:通曉經術。草萊:指民間。青云:比喻高官顯爵。中丞:御史中丞。佐郡:輔佐郡守。擁蓋:乘車。日華:日光。漢殿:指宮殿。抽毫:揮筆。燕臺:即黃金臺,在今河北易縣東南。應徐:指東漢末年文學家應玚和徐干。南皮:在今河北南皮縣。彩筆:比喻有寫作才能。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是趙宗魯即將前往河間任別駕時,詩人為其送別而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文人之間注重情誼和仕途發展,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這首送別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贊美其才能和家族聲望,期待他在任上有出色表現。其特點是意境開闊、用典豐富、語言華麗,在送別詩中展現出獨特的風格,體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造詣。
于闐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丹青能令丑者妍,無鹽翻在深宮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齒。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顧無紫宮寵,敢拂黃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來尚可當。
微身奉日月,飄若螢火光。
愿君采葑菲,無以下體妨。
紫燕黃鵠雖別離,一舉千里何難追。
猶聞啼風與叫月,蟾蜍正向清夜流,蛺蝶須教墮絲罥。
莫道斷絲不可續,
搖漾越江春,相將看白蘋。
歸時不覺夜,出浦月隨人。
結發生別離,相思復相保。
何知日已久,五變庭中草。
眇眇天海途,悠悠吳江島。
但恐不出門,出門無遠道。
遠道行既難,家貧衣服單。
嚴風吹積雪,晨起鼻何酸。
人生各有戀,豈不懷所安。
分明天上日,生死誓同歡。
城上一掊土,手中千萬杵。
筑城畏不堅,堅城在何處。
莫嘆筑城勞,將軍要卻敵。
城高功亦高,爾命何處惜。
涼風已裊裊,露重木蘭枝。
獨上高樓望,行人遠不知。
輕寒入洞戶,明月滿秋池。
燕去鴻方至,年年是別離。
太湖三山口,吳王在時道。
寂寞千載心,無人見春草。
誰堪緘怨者,持此傷懷抱。
孤舟畏狂風,一點宿煙島。
望所思兮若何,月蕩漾兮空波。
云離離兮北斷,春山胡為兮塞路,使我歸夢兮撩亂。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猶勝道傍柳,無事蕩春風。
淥萍與荷葉,同此一水中。風吹荷葉在,淥萍西復東。
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春水徒蕩漾,荷花未開展。
游童蘇合帶,倡女蒲葵扇。初日映城時,相思忽相見。褰裳踏露草,理鬢回花面。薄暮不同歸,留情此芳甸。
柘彈連錢馬,銀鉤妥墮鬟。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陽間。意合辭先露,心誠貌卻閑。明朝若相憶,云雨出巫山。
初春遍芳甸,千里靄盈矚。
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綠。
所思杳何處,宛在吳江曲。
可憐不得共芳菲。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遙相望,川無梁,北風受節雁南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
纖羅對鳳凰,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手把杏花枝,未曾經別離。
黃昏掩閨后,寂寞自心知。
自與王孫別,
頻看黃鳥飛。
應由春草誤,
著處不成歸。
食檗不易食梅難,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別之為難,回看骨肉哭一聲,梅酸檗苦甘如蜜。
黃河水白黃云秋,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
憂積心勞血氣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