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孫君文還桐廬二首 其一
談笑丁年取甲科,一官潦倒鬢今皤。
飛騰尚覺聲名在,枯槁其如骨相何。
舌鼓風雷無與敵,胸吞海岳未為多。
向來一紀桐江上,殊欠先生共切磨。
談笑丁年取甲科,一官潦倒鬢今皤。
飛騰尚覺聲名在,枯槁其如骨相何。
舌鼓風雷無與敵,胸吞海岳未為多。
向來一紀桐江上,殊欠先生共切磨。
年輕時談笑間就科舉中第,可做了官卻仕途不順如今兩鬢已斑白。雖還覺得有一定聲名能有飛黃騰達的可能,但奈何骨相不佳命運不濟。口才出眾如鼓風雷無人能敵,胸懷寬廣能吞下山海也不算多。過去十二年在桐江上,很遺憾沒能和先生一起切磋學問。
丁年:壯年,年輕時。
甲科:科舉考試中的高等科目。
潦倒:失意,不得志。
皤(pó):白色,這里指頭發變白。
枯槁:憔悴,這里指命運不佳。
骨相:舊時指人的骨骼相貌,迷信認為能據此推斷人的命運。
一紀:十二年。
切磨:本義是加工骨器、玉器,引申為學問上的切磋研討。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友人孫君文年輕時科舉中第,但仕途不順,詩人與友人在桐江一帶相識,過去十二年沒能一起切磋學問,于是寫下此詩表達情感。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仕途不順的同情和對切磋學問的期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對比手法運用巧妙。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與交流。
蝶翅花牽,鶯梭柳織,韶光轉眼心驚。幾曲雕闌,曾經翠袖同憑。子規并作離聲苦,更銷魂、風雨長亭。盼斜陽、帽影鞭絲,一抹山青。如今回首西堂路,又燕僝鶯僽,春曉花縈。湖海吟身,那堪蓬梗飄零。何時重刻紅窗燭,漾茶煙、小倚云屏。再休題、封侯佳話,錦片前程。
憶食時脂暈尚留唇,含情遞余杯。說春纖切筍,郎應可口,小婢親偎。故向卿卿索哺,郎性武如孩。笑語加飧未,底用儂陪?總是團圞玉案,問有時對面,何似肩偎。厭靈貍饞煞,嗅到鳳頭鞋。似生成一雙象箸,也朝朝在手不分開。還同把牙兒剔箸,替拔金釵。
騎馬出城郭,逍遙訪所親。高林浮薄日,古寺入殘春。細細檐花靜,嚶嚶谷鳥頻。風光助吟詠,發興為誰新。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力請還山又幾年,何功月費水衡錢。君恩深厚猶慚懼,敢向他人更乞憐。俸券新同廢紙收,迎賓僅有一絁裘。日鋤幽圃君無笑,猶勝墻東學儈牛。
江水江風江路長,故人相對兩茫茫。青樽不與情俱盡,白發誰教興更狂。廿載看花如昨日,一時持斧向南方。今宵各有懷人夢,落月流光照屋梁。
夜窗誰共語,清對短檐松。月浸一池水,風飄何處鐘。寒知天邊雁,秋入壁間蛩。兩地俱搖落,懷君隔幾重。
舉翮撫三秦,抗我千里目。念當隔山河,執觴懷慘毒。
冱云紙閣蘆簾下,淡墨爐香茗椀余。一發江南青不斷,坐深明月到窗虛。
壁間書偈言無物,腰石當知力有馀。莫道懶翁無伎倆,糠中舂出走盤珠。
楚云吳雨越江津,飄泊西湖十載春。誰說林逋巢閣外,梅花落盡更無人。
家在明山南住。身在明山西路。回首碧云端,自笑不如飛鶩。飛去。飛去。飛入明山深處。
古人棲隱地,今日我重來。寂寞千山里,煙波萬古臺。巖寒蒼桂落,沙晚白鷗回。慷慨無人測,長歌不放杯。
丹青不把全身現。輕盈一搦纖腰倦。獨自倚妝樓。羅衣怯早秋。鉛華都凈洗。別具天然致。何事蹙雙眉。畫眉人未歸。
江水何茫茫,北風送南寒。攪我幽人懷,極目馳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