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吳二子二首
天心邊色總冥濛,三子同來爾一翁。白眼欲枯重著雪,青衫已破又吹風。但將胸腹長留餓,未必文章好送窮。慚愧老僧馀舌在,廣長終不救囊空。
形容憔悴氣猶雄,攜得江濤過海東。天網既能羅野鶴,邊霜偏欲冷書蟲。已知筆競湘沅富,見說針兼秦越工。此地參苓原有禁,可憐文士術終窮。
天心邊色總冥濛,三子同來爾一翁。白眼欲枯重著雪,青衫已破又吹風。但將胸腹長留餓,未必文章好送窮。慚愧老僧馀舌在,廣長終不救囊空。
形容憔悴氣猶雄,攜得江濤過海東。天網既能羅野鶴,邊霜偏欲冷書蟲。已知筆競湘沅富,見說針兼秦越工。此地參苓原有禁,可憐文士術終窮。
天空與邊境景色都模糊不清,三位友人同來你是其中老者。眼睛幾近枯干又添白發如雪,青衫已破還遭受寒風吹襲。只讓肚子長久餓著,未必文章就能擺脫窮困。慚愧我這老僧還有舌頭在,但能說會道也無法解救囊中羞澀。你形容憔悴但氣勢仍雄,帶著江濤般的豪情渡海東行。天網能網住野鶴,邊塞寒霜偏要讓苦讀的人寒冷。已知你文筆如湘江沅水般豐富,聽說你醫術像秦越人般高明。此地對藥材有禁令,可憐文人技藝最終還是困窘。
冥濛:模糊不清的樣子。
白眼:晉阮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后以“白眼”表示對人的輕蔑。
青衫:古時學子所穿之服,借指失意的文人。
送窮:舊時民間習俗,于正月初五送窮神。
廣長:佛教語,指佛的舌頭廣而長,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后用以形容能言善辯。
天網:指朝廷法網。
書蟲:喻指埋頭苦讀的人。
湘沅:湘江和沅江,此處形容文筆豐富。
秦越:指戰國時名醫扁鵲,他又名秦越人。
參苓:人參和茯苓,泛指藥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壓抑氛圍,文人可能面臨著仕途不順、生活困苦等問題。詩人與友人同病相憐,在友人前來相聚或遠行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展現了文人在困境中的掙扎。其特點是情感深沉,意象豐富,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夢回孤枕夜迢迢,起看星河欲動搖。庭月涵輝銀燭冷,窗風弄影篆煙消。虹光吐劍沖冥漠,豪氣隨詩破寂寥。盛世妨賢成底事,湖山有約在漁樵。
自愛愚公谷,誰過野老家。時依當戶竹,閒數上墻花。鳥立溪槎靜,牛爭崦路斜。懷中嬌小女,學語解呼爺。
成毀乾坤老,炎涼歲月忙。冥鴻既寥廓,煙鷺亦滄浪。江寺秋云白,宮墻夕照黃。倚闌無限意,一笑越山滄。
御水縠紋風皺,畫橋橫處,沙路晴時。曲塢藏春,朱戶翠竹參差。過墻花、嬌無限思,籠檻柳、低不勝垂。海棠枝。為東君愛,未敢離披。遲遲。日華融麗,悠揚絲管,掩冉旌旗。喜入繁紅,坐來開盡不須吹。聽鶯遷、還思上苑,約鳳浴、應展新池。促歸期。燕飛蝶舞,特地熙熙。
華發荏居諸,寒更四壁虛。獨憐分歲酒,誰換紀祥書。橘碗喧童稚,松棚照井閭。晚農方授稼,殘臘又經除。
長安臘月送行客,雪中命酒秘書宅。客行路出八閩西,贈言豈有繞朝策。前年島奴猶未平,郡縣紛紛皆甲兵。巖前吹角邊軍集,城上鳴鐃老將行。島奴今已悔禍久,閩中咸奏凱歌聲。客為南海李少虛,謝家之親黎秘書。請纓豈是抱關吏,佩印那辭乘傳車。風塵止可樹勛伐,今人古人何不如。吾聞桐鄉朱邑本嗇夫,陽夏黃霸曾游徼。客行上馬須早驅,慷慨豈道功名小。
新柳垂垂翠欲牽,旗亭握別已經年。三春懷想燕云阻,千里音書郢雪傳。去就爾猶馀古道,浮沉我自遜時賢。寄言近日西溪上,蘿月松風倍可憐。
欲向中夜熄,復向風前省。惟將唇上煙,認取浮生影。
翠殿朱扉翔紫清,璇題金榜日晶晶。青蓮宛轉開仙界,玉闕分明入化城。雙澗循除鳴佩玦,三花拂檻映幡旌。貴人一去無消息,野老依稀識姓名。
吾聞王內史,種竹在山陰。人見此君節,不知此君心。昔年讀書脩竹林,積雪擁門三尺深。一庭夜月瓊瑤色,萬壑天風環佩音。我知此君最清絕,歲晚相看面如鐵。正色比公頭上冠,爽氣隨公手中節。青驄蹋遍江南霜,請持玉節朝紫皇。裁為鳳凰十二琯,坐使寒谷回春陽。
耆舊彫零盡,歸來悲故鄉。云山橫爽氣,杖履屬空床。蚤發名難沒,終榮德未央。芝蘭日夜長,遺范在諸郎。貧賤通姻好,凄涼累賞音。空知典刑在,誰聽短長吟。飛鶴窺塘水,眠牛傍柏林。龜魚迎拄杖,猶出畫橋陰。
腳力窮時眼力通,層梯倚石上天聰。世間無限惟頑石,獨此中間透外空。
搖搖小輦過靈臺,為憶周文一愴懷。盛代不勞閒望氣,朝陽時有鳳凰來。
玉簫愁倚百年歌,如此沉沉朝暮何?怕向天涯舒倦眼,江湖俠骨恐無多。瞑拋經卷偃胡床,百罹乘秋竟作狂。獨自聽鐘兼聽水,五更蟲語一燈涼。風葉秋深各自知,昏燈掩卷不勝悲。殘宵誰待東方白,獨立蒼茫但詠詩。混跡流隨舉世波,不堪雙鬢自蹉跎。癡兒只有傷春淚,青史青山入夢多。青山如舊葉皆秋,倚杖看云片片愁。十一年來春夢冷,天涯從此倦登樓。細雨疏華自掩門,石床臨水坐朝昏。人生過處惟存悔,半是啼痕半墨痕。
共怯寒砧悵浣紗,一枝難借各天涯。思歸夢覺空階雨,薄醉人疑二月花。方悵飄零同旅雁,猶憐遲暮到宮娃。漫言憔悴秋風里,悄飾朱顏斗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