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屏夜臨歐書鐙燼落成燒痕以詩志之
秋風瑟瑟夜悠悠,
翠袖天寒尚寫歐。
忽聽鶯聲呼可惜,
鐙花小燼落銀鉤。
秋風瑟瑟夜悠悠,
翠袖天寒尚寫歐。
忽聽鶯聲呼可惜,
鐙花小燼落銀鉤。
秋風瑟瑟作響,夜晚顯得格外漫長,在這寒冷的秋夜,身著翠袖的人還在專心臨寫歐陽詢的書法。忽然聽到如同鶯啼般的驚呼聲‘可惜了’,原來是燈花的小灰燼落在了剛寫好的書法上。
瑟瑟:形容秋風的聲音。
悠悠:漫長的樣子。
翠袖:原指女子的綠色衣袖,這里代指書寫者。
天寒:指秋夜寒冷。
寫歐:臨寫歐陽詢的書法。
鐙花:燈芯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
銀鉤:指書法的筆畫,形容其剛勁有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可能是作者在一個秋夜專心臨寫歐陽詢書法時,因燈花灰燼落下破壞書法而有感創作,體現了其對書法的熱愛和專注。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秋夜臨書時燈花落字的小插曲。特點是通過環境和細節描寫,生動展現場景。在文學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體現了日常生活中的詩意瞬間。
首陽之下覓廉夫,卻笑荊州利木奴。見說路人猶按劍,莫緣當日暗投珠。春秋落筆無遺直,陋巷安居有古愚。山北山南皆舊路,浮云天外是耶無。
南北支離嘆此身,相逢俱是夢中人。久知鳥道多危轍,曾見鹽車解絕塵。社酒尚違元亮菊,秋風又美季鷹莼。滔滔騎從群游客,莫笑盧生夢未真。
林塘寒雨后,摵摵下秋棚。綠已隨衰草,黃仍綴斷藤。高枝全見月,低鳥暗窺燈。不隔東窗曉,幽居愛早興。
筆端有神助,句法自天成。風撼瀟湘覆,江空雪月明。苦吟非草草,妙趣若平平。李杜詩壇上,為君題姓名。
吳歌楚語海山間,織葦苫菰便自安。已作稻塍猶未種,小溝流澀水車乾。
把酒重登塞上臺,匡時君等亦雄哉!云連雉堞秋逾靜,月照機絲夜可哀。何日信眉容我去,百年開口幾人來?還為國步推豪俊,誓向祁連勒馬回!
驚人惟間道,老我是孤城。深入應無敵,遲行自受兵。師徒隨雨散,壁壘與云平。飲盡將軍血,蒼茫哭一聲。
天理流行不用尋,鳶飛魚躍自升沉。細觀自有昭然處,始信嚴師是此心。
鼓棹若耶溪,一日還百里。今去看蓮花,應在濂溪水。
昏主恣淫慝,皆曰自昌盛。上仁矜億兆,誓師為請命。既齊丹浦戰,又符甲子辰。龕難伐有罪,伐罪吊斯民。悠悠億萬姓,于此睹陽春。
龍山猶隱遠煙中,一入蘭江路易通。勒馬石橋看落日,讀碑棠蔭憶先公。孤城似畫還依舊,流水無情盡向東。浮世幾回悲代謝,照人秋燒隔原紅。
燕山期古漸縱橫,風雨皴涂白石生。南北亙延八百里,一昂龍首欲天爭。峰林料峭倚天劍,迤嶺沉浮鬧海鯨。石獸猙獰逼神似,幽潭深邃恍天觥。瀺灂十瀑凌霄碧,婉囀鶯聲并溪聲。我上嶒崚磨鐵履,磨穿鐵履山未已。萬階突兀轉回還,遮蔓危崖歇堪倚。遲步游人看咫尺,相逢跌宕十八里。徘徊疑至最高峰,遠徑又從足下始。兩峰夾峙廓空臺,似洞似門自古開。晴陽倏歇彌天蔭,瘴霧猶乘萬驥來。暑汗初成青褋漬,山風一掠冷形骸。猶疑畏止登臨足,但恐足前是斷崖。瘴霧終消開兩目,陰霾怯向陽光伏。羊腸山徑指天街,可有群仙天上宿。我是凡胎也釋懷,渾然不覺身孤獨。筋疲賒換臨絕頂,天高似可憑一蹴。足下平生萬頃云,我身猶比北昆侖。雄征千仞憑高日,一懷能把今古囤。
一飯齋僧具百珍,千金布地不辭貧。庭前老樹曾生耳,多少虛消信施人。
塞沼增基大廈成,群鮮亦免校人烹。洋洋圉圉諸公賜,要與吾君廣好生。
西風木葉吹秦晉,春雨桃華送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