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伍相國祠
蕭條古堞樹棲烏,載拜祠門落日孤。
報父有心終覆楚,殺身無計可存吳。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蒼涼失霸圖。
回首荒臺麋鹿地,屬鏤遺恨滿姑蘇。
蕭條古堞樹棲烏,載拜祠門落日孤。
報父有心終覆楚,殺身無計可存吳。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蒼涼失霸圖。
回首荒臺麋鹿地,屬鏤遺恨滿姑蘇。
古老的城墻蕭條冷落,樹上棲息著烏鴉,我懷著敬意在祠門前拜謁,此時夕陽孤獨地掛在天邊。伍子胥有心為父報仇最終覆滅了楚國,但卻無法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吳國。英雄的忠孝之氣留存于天地之間,可這蒼涼的山水已不見當年吳國稱霸的宏圖。回首那荒臺,已成為麋鹿出沒之地,吳王夫差賜死伍子胥的屬鏤劍所留下的遺恨,彌漫在整個姑蘇城。
堞: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
載拜:再拜,拜了又拜。
覆楚:指伍子胥為父兄報仇,帶領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都城郢都。
殺身:指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
天壤:天地。
荒臺麋鹿地:化用典故,指昔日繁華之地如今變得荒涼。
屬鏤:劍名,吳王夫差賜伍子胥用此劍自殺。
姑蘇:今江蘇蘇州。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吳國大夫,因父兄被楚平王殺害,逃到吳國,助吳王闔閭成就霸業,后因勸諫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漸被疏遠,最終被賜死。詩人在拜謁伍子胥祠時,有感于伍子胥的事跡和吳國的興衰,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憑吊伍子胥,贊頌其忠孝,感慨歷史興亡。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它以對歷史人物的深刻刻畫和對歷史教訓的反思,展現了較高的藝術價值。
營巢抱繭嘆逶迤,憑仗春風到射陂。日吉早時論北伐,月明今夕穩南枝。鞍因足弱攀緣上,檄為頭風指顧移。傳語故人開口笑,莫因晼晚嘆西垂。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既賢且哲,惟孝與友。惟孝雖遙,靈規不朽。禮因誠致,備絜玄酒。
半似幽人半似仙,篆煙飛去白云連。瑤琴奏罷冰弦冷,更理逍遙第一篇。
岸陰一泓水,中有神物宅。自送石龍歸,至今迎不得。
基構于今政十年,不容山竹暗行鞭。森然五筍自何出,盛矣文邦相與傳。和氣潛通無間斷,佛光回照有因緣。恩書不遠歸期近,已覺斑衣色倍鮮。
星星薄暈點明光,度幕穿簾恁底狂。便得沾泥愁雨打,正因無柱怨天長。朦朧往跡迷青瑣,撩亂浮情匝玉塘。卻有一般堪愛處,不曾驚起睡鴛鴦。
燕居如此亦佳哉,地濕莎青絕點埃。片席且移花底坐,清風時傍竹間來。濫叨厚祿顏空汗,斜倚晴窗句謾裁。最是暮春天氣好,公庭吏散獨徘徊。
身事憐衰白,羈棲感歲年。云霞占曉日,花柳媚晴川。家遠書難得,鴻歸信欲傳。高臺頻極目,風景故依然。
鄴下盛風流,河曲有名游。應徐托后乘,車馬踐芳洲。豐茸雞樹密,遙裔鶴煙稠。日上疑高蓋,云起類重樓。金羈自沃若,蘭棹成夷猶。懸匏動清吹,采菱轉艷謳。還珂響金埒,歸袂拂銅溝。唯畏三春晚,勿言千載憂。
年來只識釜中魚,出海修鱗夢也無。寶鳘帶糟俄入眼,兒童驚動哄寒廚。
桓溫浪作九州伯,孟嘉本是三司人。薰天香臭今何在,惟賞龍山落帽塵。
塵中岡測上玄機,日月忙忙速似飛。閑境不能精妙道,疑情謾說六銖衣。
吳中近代幾人畫山水,黃鶴山人仙去丹林逝。后來作者不無人,名重于今能有幾。憶昨少年時,嗜畫復眈詩。到今兩無成,白首空嗟咨。范翁余忝絲蘿戚,索我寫圖常未得。今年作客來金陵,復和衡門需路筆。蹇余疾苦縈,懷抱況非昔。感翁意誼久殷勤,何辭眼翳心茅塞。吮豪為作山居圖,彷佛翁家移座隅。清風林壑氣分爽,落日禽鳥戶喧呼。松根茅屋矮,澗底草亭孤。神隨云出沒,興與墨模糊。圖成頗自清心目,翁意趑趄仍未足。明明須求尚素君,揮灑淋漓成二幅。
向層樓一望,但無際,夜迷濛。正銀漢斜傾,怒潮初落,天換秋容。愁儂。四更倦影,伴浮屠,孤聳對寒空。故把離愁喚起,帶聲飛過霜鴻。微紅。漏火深松,如有客,隱燈篷。只幽思無著,云隨高下,水隔西東。欄干,可憐倚遍,恨吟魂、曾不肯來同。偏是懷人不見,半鉤月吐前峰。
雙目寒青,秋水冷冷。半顛衰白,春雪星星。山霧霏霏文豹變,松月娟娟夢鶴醒。妙應方圜兮了無外法,塵緣俯仰兮初不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