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山居盡日無膏沐,
侍女牽蘿補茅屋。
芳草春時深閉門,
月明自伴梅花宿。
山居盡日無膏沐,
侍女牽蘿補茅屋。
芳草春時深閉門,
月明自伴梅花宿。
住在山中整日都不梳妝打扮,侍女牽拉著藤蘿來修補茅屋。春天芳草萋萋時就緊緊關閉柴門,明月相伴獨自與梅花共眠。
膏沐:本指潤發的油脂,這里代指梳妝打扮。
牽蘿:牽拉藤蘿。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遠離塵世喧囂之地,可能是在仕途不順或對世俗生活感到厭倦后選擇隱居山中,在寧靜的環境中尋求內心的平和與精神的寄托。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山居的閑適與高潔,以山居生活場景勾勒出詩人的精神世界。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超脫,在文學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憶在長安爛漫游,
大明宮闕與云浮。
今朝偶上慈恩塔,
北望茫茫禾黍秋。
我行過苕水,公疾臥漳濱。底處書傳雁,如聞藥有神。作詩應更老,比舊想增貧。坐與江山隔,何緣杖履頻。
諸子皆文士,仍傳驥絕群。連床思聽雨,拄笏漫看云。病有交游念,書無歲月勤。扁舟問歸路,應見老參軍。
道在步當猛,老至眼恒青。卅年彈指消逝,晚喜見河清。羨你精金百煉,高舉紅旗三面,戛玉振奇聲。抃舞太陽下,頭角共崢嶸。
曠千載,欣一遇,契平生。迷途追悔何及,奮發制頹齡。沾得新春雨露,誓與有情同度,百卉正敷榮。鑒我寸心赤,窗外月朧明。
四海幾青眼,五車今白頭。
信天投矮屋,覓地起岑樓。
山迥風煙合,江平潦霧收。
誰歟人物計,留取備枚鄒。
久違冰雪后,相對兩蕭然。
有榻留徐稚,無錢與鄭虔。
更深重話舊,燭剪欲忘眠。
不識千秋后,詩篇若個傳?
山郡逢春復乍晴,
陂塘分出幾泉清?
郭邊萬戶皆臨水,
雪后千峰半入城。
朋好凋零半黑頭,憐君蒲柳更先秋。仙鳧遠指三山路,華屋空存百尺樓。運去壑舟驚自徙,光飄石火竟難留。茂陵病后多遺草,散帙殘編未易收。
行色西風秋氣悲,哭君還記送君時。縫衣堂上才離母,裹藥舟中已挾醫。雞骨支床隨日瘦,狐邱歸櫬隔年遲。可憐屬纊依僮仆,哀怨惟憑吊鶴知。
易水蕭蕭客不還,送行應具白衣冠。沉疴藥石全無力,旅館風霜不任寒。豈料臨歧成永訣,徒勞執手勸加餐。倉皇后事荒城里,誰道王喬玉作棺?
甘宦如飴亦有人,未聞奔走病中身。肯拋北牗三竿日,遠趁東華十丈塵。客去重關悲斷雁,魂歸故國泣迷津。誰云日遠長安近?咫尺天門不可親。
十年旅食共京華,話舊更闌賦落花。宦轍羊腸嗟失路,詞壇牛耳屬名家。論文白社曾攻玉,垂老青門合種瓜。一別江干今隔世,臨流空嘆浪淘沙。
往事傷心月自明,難將人壽俟河清。世間信有黃粱夢,天上疑無白玉京。荒徑歸禽時弄影,晚風鄰笛不聞聲。交情生死君應見,卻怪書門氣未平。
華堂寄在北城隈,寂寂閑階長綠苔。雨過殘花仍飲泣,梁空舊燕不歸來。鳳樓已絕將雛曲,鸞鏡空銜別鶴哀。泉戶好看齊物論,壯心牢落化寒灰。
春深蝴蝶過西墻,桂子庭前斷暗香。書籍獨憐傳蔡琰,典刑那得似中郎。蕭條門巷誰重過?惆悵人琴已總亡。聞道仲容稱小阮,可能長繼竹林狂。
與君共哭宣城守,轉眼曾經幾度春。聽法已知三世幻,還丹誰保百年身?堂虛陳榻懸孤月,風冷牙弦冪暗塵。地下修文今得否,卻疑桑戶返于真。
五年鄉土共棲遲,竹下棋枰月下卮。誓斷黃金期白首,寧知死別即生離。招魂宋玉心如結,作誄安仁鬢漸絲。賴有千秋傳彩筆,片言堪托郢中兒。
步出溪橋嘆逝川,春風誰忍聽啼鵑?莊生有夢曾為蝶,屈子多才莫問天。馬鬣未須論宿草,牛眠何處卜新阡?荒郊漠漠鸰原遠,淚盡平蕪一片煙。
南海珠沉客不醒,黯然河岳失英靈。人亡書帶還留草,門掩玄亭尚有經。石槨暫隨朝日啟,玉魚長伴夜臺扃。平生操筆慚諛墓,有道清標許勒銘。
聲色純真,見聞不礙。
宴坐經行,得大自在。
腳頭腳底黑漫漫,又逐春風婦馬郎。
自憐蚓語與蟬嘶,百首煩人為整齊。
不畏仙官來攝取,夜深疑有樹精啼。
清風明月無窮物,臨水登山自得之。
萬里更堪經九折,王良獨有轡如絲。
五十三橋未是長。水流不斷似回腸。弄風帆影過吳江。
玉枕啼痕猶昨日,翠樓人語已他鄉。真愁強笑費商量。
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澥東。
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臺萬木風。
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煙暝急羈雌,清歌正起遲。
湘江不流處,山月乍明時。
遠道搴芳草,逢場和《竹枝》。
獨憐聲半咽,哀怨爾何為。
小閣綠陰遮就。每到踏青時候。游人共約燒香偶。蕭九娘家沽酒。
當壚未老人依舊。雙纖手。銀瓶淺汲紅珠久。低說儂家只有。
宋室沈淪事已終,英雄陽九叵成功。
擎天力屈三仁仆,率土兵頹一旅空。
烏鳥有情哺寄子,黔黎無計泣遺弓。
華夷仰止層厓石,屹立洪濤逆浪中。
傲兀溯西江。鼎峙朱王。起衰看取陣堂堂。綺語何妨呈壯采,曲換伊涼。
夢到水云鄉。山影低昂。櫓聲鴉軋韻笙簧。鏗爾風前吾與點,高詠蒼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