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使寄答余希傳
一緘書正發,三老棹偏行。
路逐浮萍轉,思隨蔓草生。
蘇湖君邁跡,鄭圃我逃名。
不盡相期意,臨流歌濯纓。
一緘書正發,三老棹偏行。
路逐浮萍轉,思隨蔓草生。
蘇湖君邁跡,鄭圃我逃名。
不盡相期意,臨流歌濯纓。
一封信剛剛寄出,三位船工劃船偏偏前行。路途如浮萍般流轉,思緒像蔓草一樣生長。你在蘇湖地區留下足跡,我在鄭圃之地隱姓埋名。彼此相期的心意無盡,面對流水唱起《滄浪歌》。
一緘書:一封信。
三老:指船工。
邁跡:指留下足跡,有所作為。
鄭圃:古地名,借指隱居之地。
逃名:避聲名而不居。
濯纓:出自《滄浪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表示避世隱居或保持高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處于隱居狀態,友人余希傳在蘇湖地區有所作為,詩人寄信表達思念與情誼,也體現自己隱居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相期之意,同時展現自己的隱居生活。其特點是意象生動,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春來便有南園約,
過盡春風約尚賒。
綠葉成陰花結子,
便須攜客到君家。
馬息鯢蟠譬喻存,南溟變化即鵬鯤。
冷參信有維摩偈,熱血常銷望帝魂。
華譽恥聞常掩耳,深談入定亦何言。
紛紛海客爭傾折,惟看梅花瀉玉尊。
四月梅黃雨易成,
夜來猶是十分晴。
吳山越嶺渾遮盡,
惟見江流面面平。
北邙多舊墓,苔石侵枯骨。
借問葬者誰,云是李與霍。
英名邁千古,此際何汨沒。
一日掩泉扃,萬事從此歇。
人生天地間,百歲猶倉卒。
誰能脫于斯,多謀信為拙。
桂林山水冠諸州,天遣詩人豁遠眸。
云氣西侵昭嶺色,河聲東瀉廣江秋。
孤城落日聞猿嘯,野水連天放棹游。
近日小齋無一事,晚來強半為詩留。
自逃方外久忘機,
特訪名山入翠微。
谷鳥相猜有何意,
避人穿過隔溪飛?
鞭絲小弄,征塵輕浥,云水一片寥廊。涼橋卸馱聊停憩,遙送明湖趵突,爽氣森薄。小閣矮窗新粉壁,更繞砌、疏枝幽萼。背立處、暗省花名,瑣事頓縈著。
惆悵臨行那夜,低鬟偏髻,惜別心情如昨。側門回盼,倚闌人在,扶定腰身纖弱。嘆萍蹤一霎,峽雨湘煙楚天各。思量煞、瓊釵滑膩,枕畔朦朧,三更和笑落。
小風吹水漲平湖,屋角殘冰亦已無。投老只圖春睡足,可須山鳥強招呼。
臥聽秦淮嗚咽聲,起看江月暮潮平。舊時憶在延真觀,玉作芙蕖院院明。
憶昨宣和從武皇,春風省識御袍香。自從翠蓋巡沙漠,無復徵歌出洞房。
趙州勘婆,
百發百中。
趁得老鼠,
打破油甕。
繡閣重重鎖翠娥,春風簾幕度微波。紅牙一拍芳心亂,腸斷江南子夜歌。
年少誰家傅粉郎,舞裙歌扇斷人腸。當筵一道微風起,吹出羅衣賈女香。
獨離幽閣影隨身,紅拂楊家是麗人。自有繞梁聲宛轉,不愁羅襪步生塵。
劈開金鎖出重門,學得文君半夜奔。但愛風流人似玉,不知年少是梨園。
含羞含態步遲遲,南北峰頭月落時。此處留儂儂已住,從今莫唱惱儂詞。
金縷歌成恨幾重,看君樂府演臨邛。場中多少憐香意,今夜歡娛盡屬儂。
響遏行云是此聲,況看人似玉壺清。蛾眉不惜從君死,只為當時一笑情。
生前憔悴死含冤,半臂猶看帶血痕。我亦多情病司馬,不知何處吊香魂。
東風悄。女伴秋千雙拜巧。花落春應少。
意倦思歸畫閣,撲蝶輕紈力小。額上梅花妝謝了。眉淡呼郎掃。
名自烏臺發,恩從鳳沼深。
鹽梅和眾口,金玉比誠心。
澹泊平生事,彌留一病侵。
遺言自無憾,朝野為沾襟。
風正揚舲發,天門入望遙。
云開朝霽雨,水凈晚歸潮。
野色千村盡,江聲萬里濤。
平生忠信在,穩渡木蘭橈。
憶初見君江浦外,七尺長身齒含貝。君年未冠復新婚,錦帶吳鉤紫絲佩。
豪姿俠氣颯蕭爽,春鴻輕便秋隼快。結交梁楚燕趙間,追慕廉藺羞郭解。
誓將弓槊事鞍馬,恥作寒儒服巾帶。余時瑣屑箋蟲魚,折幾寒燈寫秋芥。
相逢一笑恍自失,不異低岑仰高岱。殺雞為黍三日談,深中肯綮入襜骱。
方喜師君竟兄我,卮酒動輒受百拜。停觴爛熳出險語,磔裂鬼膽窮百怪。
天然清真去雕飾,王嬙西施洗鉛黛。漱芳雋腴再三讀,項上之臠左手蟹。
技癢礪秣互掎角,十捷一二八九敗。余實羨君敏且博,君亦憐余強而邁。
英雄敢夸君與我,強弱不止楚敵蔡。孟潴豪士渤海高,時復峙足如鼎鼐。
高才于我十倍我,尚嘆追君力不逮。縱橫千字戚生筆,迭宕百韻余公萊。
僧房秋迥缽聲長,雪屋香銷燭痕在。清游未竟夕漏終,落月殘星悲一慨。
激烈正醉金陵酒,漂泊共泛濠梁載。城荒地僻生計拙,時脫春衫倩人賣。
破樓夜雨鄰鐘急,委巷秋風茅屋壞。斯時愁絕正難禁,君獨相看勸余耐。
別來奔走向西洛,面色痿黧病新差。章臺握手須臾立,胸臆梗塞若有礙。
平生恥作兒女悲,此別戚戚若有慨。今朝過蔡將入陳,漸見舟艫艤灘瀨。
平漪細石魚跳渚,斜日低煙雁橫塞。相思無奈客中愁,聊述長歌歌一再。
滿室天香仙子家,
一琴一劍一杯茶。
羽衣常帶煙霞色,
不惹人間桃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