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賦十二首 其三
終日才堪米一升,
生涯略似草庵僧。
濕薪不管晨炊晚,
留得松肪代夜燈。
終日才堪米一升,
生涯略似草庵僧。
濕薪不管晨炊晚,
留得松肪代夜燈。
一整天勞作才掙得能買一升米的錢,生活狀況大概就像草庵里的僧人一樣清苦。潮濕的柴薪也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用來做飯,留存下松脂來當作夜間照明的燈。
堪:能夠,可。
生涯:生活,生計。
松肪:松脂。
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陸游晚年,當時他生活較為清苦,經(jīng)濟上并不寬裕,居住在鄉(xiāng)村,過著簡樸的生活,這首詩正是他當時生活的寫照。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xiàn)詩人清苦的生活。其突出特點是用質(zhì)樸的語言描繪生活細節(jié)。在文學史上體現(xiàn)了陸游對平凡生活的細致觀察和對自身境遇的坦然表達。
閑居不問世如何,云起山門日已斜。
放鶴去尋三島客,
畢竟金多也頭白,算來爭得似君家。
此馬堪憐力壯時,細勻行步恐塵知。
騎來未省將鞭觸,
只今筋骨渾全在,春暖莎青放未遲。
本為榮家不為身,讀書誰料轉(zhuǎn)家貧。
三年行卻千山路,多情御史應嗟見,未上青云白發(fā)新。
一帆程歇九秋時,漠漠蘆花拂浪飛。
寒浦更無船并宿,江月漸明汀露濕,靜驅(qū)吟魄入玄微。
得君書后病顏開,云拉同人訪我來。
在路不妨沖雨雪,貧舍款賓無別物,止于空戰(zhàn)大尊罍。
回頭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窮。
馬跡蹇于槐影里,子細尋思底模樣,
騰騰又過玉關(guān)東。
張公一子才三歲,聞客吟聲便出來。
喚物舌頭猶未穩(wěn),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勞諸丈作梯媒。
此去青云莫更疑,出人才行足人知。
況當朝野搜賢日,
我今不得同君去,兩鬢霜欺桂一枝。
驅(qū)馳岐路共營營,只為人間利與名。
紅杏園中終擬醉,
謾道強親堪倚賴,到頭須是有前程。
秋來誰料病相縈,枕上心猶算去程。
風射破窗燈易滅,
我自與人無舊分,非干人與我無情。
吟送越僧歸海涯,
僧行渾不覺程賒。
路沿山腳潮痕出,
到參禪后知無事,
看引秋泉灌藕花。
偏坐漁舟出葦林,
葦花零落向秋深。
只將波上鷗為侶,
若教我似君閑放,
贏得湖山到老吟。
九華天際碧嵯峨,
無奈春來入夢何。
難與英雄論教化,
都大人生有離別,
且將詩句代離歌。
上得孤城向晚春,
眼前何事不傷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
一名一宦平生事,
不放愁侵易過身。
還鄉(xiāng)夫子遇賢侯,撫字情知不自由。
莫把一名專懊惱,猶有九華知己在,羨君高臥早回頭。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