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滿堤芳草綠初勻,
寒到清明煖未新。
一夜西風還徹骨,
曉來何處認青春。
滿堤芳草綠初勻,
寒到清明煖未新。
一夜西風還徹骨,
曉來何處認青春。
滿堤的芳草剛剛均勻地泛起綠意,寒意延續到清明,暖意仍未新鮮起來。一夜西風依然刺骨寒冷,清晨起來,哪里還能辨認出春天的蹤跡?
初勻:剛剛均勻地鋪開,指芳草新綠分布整齊。
煖(nuǎn):同“暖”,溫暖。
西風:此處指春寒時節的冷風。
徹骨:透入骨髓,形容極冷。
認青春:辨認春天的跡象。
此詩創作于清明時節,詩人目睹滿堤芳草初綠卻寒意未減的景象,結合春寒料峭的氣候特點,因感而發,記錄下此時節自然變化與內心的真實體驗。
全詩以清明春寒為核心,通過芳草新綠與西風徹骨的對比,細膩描繪了春寒遲滯的獨特景象,語言質樸而富有畫面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知。
松柏守孤直,不爭桃李色。明星在青天,有時化為石。春風車馬塵,竟日翳紫陌。寧知禾黍地,舊是王侯宅。蓬萊有仙藥,求之不可得。霜風吹林木,歲暮徒愴惻。
天地等逆旅,利名俱惱人。蓬萊三萬里,莊木八千春。白積巾中雪,紅飛陌上塵。人生行樂耳,杖履素相親。
偶坐泉上石,暫與人境隔。天光涵清虛,水木有佳色。心對游魚閒,目送孤云白。涼飆山際生,微雨天欲夕。
瑤玉山前奏鳳簫,彩云飛佩下松喬。夜深驚起潛蛟聽,石澗星河影動搖。
身非佐命材,軒冕自應辭。雖不事王侯,未足傲當時。所遺遭明盛,遂性得棲遲。故人作天子,屈伸從所宜。至尊下白屋,款曲語心期。借以風斯世,毋俾躁競滋。竟成高尚名,一代遞相師。能移東漢俗,各負骯臟姿。山林互題榜,炎精值淪夷。反令節義士,網羅橫見羈。乃知開國初,風氣或先之。隱亦有時命,幸矣桐江絲。
辛苦蝸牛占一廬,倚檐妨帽足軒渠。依然濁酒供狂逸,那有名花奉起居。三尺劍,萬言書,近來彈鋏出無車。西園雅集南皮會,懶向王門再曳裾。
紫宸奏對出班行,畫省論思晝漏長。三月不知燒筍味,一春還憶煮茶香。幾人白發黃花酒,何處青山綠野堂。扶植皇綱在今日,中原草木仰輝光。
欲攀淮南樹,人去山寂寞。裊裊涼風生,疏花月中落。
青旄節衛翠云拼,按部東行過赤城。天家令急不敢住,折得七花歸飯龍。
玄命如能覺在玆,欲探神賾但終時。有身之日不能悟,他日喪身何可知。
亭花新乍落,砌竹遠生陰。砧杵秋城急,煙霞故國深。不堪惆悵色,兼入別離心。去住傷萍梗,茲期未易尋。
仰看夜色一天清,忽有雨兒三兩星。恐是嫦娥孤寂甚,見人不覺淚珠零。
壯游無復夢長安,到處披云臥石壇。石化五羊云氣暖,井涵孤鳳月華寒。瓢因有酒何勞棄,冠為無塵不用彈。再入龍山須過此,蓬萊天地待君看。
如花人,櫻桃唇,傍人近前丞相嗔。繁華日日笙歌動,世事悠悠總如夢。
愛菊因投紱,柴桑亦任真。誰知千載后,復有姓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