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一百首 其七十一 巫咸
列書詫知死,
楚些說招魂。
尚莫窺壺子,
安能返屈原。
列書詫知死,
楚些說招魂。
尚莫窺壺子,
安能返屈原。
典籍中稱巫咸知曉生死之事,《楚辭·招魂》里也提到他。可他連壺子的高深境界都難以洞察,又怎么能讓屈原起死回生呢。
列書:指相關典籍。詫:稱說。
楚些:《楚辭·招魂》句尾多用“些”字,后因稱《招魂》為楚些。
壺子:列子的老師,道家人物,其境界高深。
返屈原:讓屈原復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作者可能是在閱讀相關典籍,思考生死、神怪等問題時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迷信巫鬼的風氣,作者借此詩表達自己的理性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質疑巫咸所謂通神知死的能力,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理性思考的精神。
云臺峰上五龍仙,吏部才人亦好玄。雙劍精靈成寂寞,解頤還有李青蓮。
瑤池寶箓授長生,九十聊占上壽成。就祿官衙隨地往,承歡綵服幾回更。筵中巳覺留春住,燭下猶能記夜行。自喜當年曾教子,白頭親得見傳經。
晚煙翠出草亭斜,曲曲深村小筑家。幾點病鷗眠夜月,半林殘雪照梨花。
一代真湯武,功高古圣王。大風開日月,長劍破鴻荒。赤帝天宗子,黃龍漢故鄉。千秋誰得似,烈烈我高皇。
薔薇芍樂與茱萸,無數芳菲傍酒墟。惟有蕃釐仙觀里,一株玉蕊世間無。
巴夔之山厭太多,荊江其奈無山何。舟中遙遙望石首,一點亦足供吟哦。艤舟亦向劉郎洑,應是劉郎招我宿。劉郎如問舊江山,永安宮草年年綠。
客席應初暖,臨岐又解攜。但歡重晝錦,何憚促歌驪。驛路隨南雁,山程聽曉雞。春江花月待,弭棹到城西。
玉林早入詩壇中,及見前輩諸詩翁。而今老矣復開社,后生執簡爭相從。年來甲子十者七,鬢發如絲眼如漆。幅巾藜杖水復山,晚歸更有軒容膝。臘梅花開春正酣,惠風日日從東南。兩兄同堂三子侍,西階賓客群來參。一杯復一杯,有壽如此酒。太和方絪缊,造化在公手。我有青蠟燭,貽者廬山人。照君瑯玕席,永此長生辰。君不見庭前猗猗數竿菉,誰遣稱林又名玉。為君歌抑詩,和之以淇澳。
靈鷲古道場,攝乎大國間。一日忽翚飛,四顧無靦顏。
武周堅石費勞劬,百窟功成幾骨枯。便塑金身祈永世,于今誰識魏皇都。
分形合質羨仙葩,濯濯清渠灼灼華。螺女半身呈絳袖,鶴靈兼頂養朱砂。兔烏角立無雙影,楚漢中分總一家。笑把丹鉛付詞客,雪篇吟對赤城霞。
古寺尋龍尾,山城送馬蹄。花濃香膃肭,泉瑩冷玻璃。寒食春無幾,催歸日欲西。春風吹病眼,煙樹遠凄迷。
超然圣處過張顛,整整斜斜落照邊。好寫人間不平事,叫開閶闔為箋天。
星郎持節厭驅馳,解組蕭然兩鬢絲。三紀聲名詩獨步,五州惠愛吏為師。裕陵松柏秋風早,茂苑江山落日遲。千載赤松應更喜,故人孫子也相隨。公家舊物是莼鱸,好個歸休便入吳。唯有五湖供放曠,也無三徑可荒蕪。酒樽傾倒隨風月,詩句流傳入畫圖。煙水悠悠來不盡,高名千古與之俱。
青槐金陵陌,丹轂貴游士。方驂萬乘巨,炫服千金子。咸陽不足稱,臨淄孰能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