澯子入京龍蔭承諸公盛贈以言因續四首于卷后 其四
碧海揚帆向玉京,
勞勞青簡贈離情。
歸來親友如相謝,
莫學前驅負弩行。
碧海揚帆向玉京,
勞勞青簡贈離情。
歸來親友如相謝,
莫學前驅負弩行。
揚起風帆在碧海之上朝著京城前行,朋友們辛苦地寫下詩文來贈予我表達離情。等我歸來后親友如果要感謝我,可別像迎接官員那樣在前頭背著弩弓開道。
澯子:人名。
玉京:京城。
勞勞:辛苦。
青簡:指詩文。
前驅負弩行:古代迎接官員時,讓士卒在前頭背著弩弓開道,表示尊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澯子入京時,龍蔭承等諸位友人盛情贈言,詩人為此在卷后續寫此詩。當時可能是澯子即將前往京城謀求發展,友人以詩文相送,詩人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贈別的感激和自己不慕虛榮的態度。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人之間的友情和個人的品格追求。
大火西流日,秋風戶到時。
斷痕依淺水,疊翠別高枝。
氣每隨時改,人應共物萎。
百年同一夢,身后欲何為。
虛欄四面挹湖光,最愛薰風六月涼。
萬朶芙蕖紅影閙,兩行楊柳綠絲長。
鋪陳雪月晶明態,商略陰晴濃淡妝。
四序清游總如此,春波何事獨名堂。
去年紫塞兩相望,公在齊安我武昌。
秋晏車箱訪流馬,夜深弧矢看天狼。
不辭目斷傳烽堠,尚憶螯持共酒觴。
今日區區話鵬鷃,圖南應是嘆榆枋。
落拓與閑宜,繙書更賦詩。
世方隨世競,吾自喜吾知。
王褚齒猶冷,申韓毛必吹。
蚩蚩天所畀,誰謂涉人為。
一葉階前落淺黃,已知秋色渡長江。
百骸假合寧長健,萬慮叢生未肯降。
荒草露寒飛蝶盡,暮山煙帶白鷗雙。
倚欄獨立渾無語,時把殘篇對小窗。
平生一寸心,不為世涂折。平生七尺軀,擬慕志士烈。
吾門古喬木,每抱歲寒節。三世秉一心,炯炯常不滅。
雖如卞獻玉,自比來嚼鐵。閉門著辨誣,其事已合轍。
及逢明圣知,所遇皆夐絕。隆興錄舊李,一誣出奎札。
嘉熙今詔書,復以枉為說。人生貴知心,萬事等一吷。
矧以萬古光,下比覆盆揭。憶昔賈奇謗,同舟忽秦越。
關弓比射羿,舍鏃不虛發。仍是同功家,以豢反得嚙。
靜思誣與枉,二字謹區別。兩朝寓至鑒,四海仰日月。
蕩誣貴昭昭,錯枉豈孑孑。此恩無以報,蛇雀況微物。
匪石心可轉,幞被計當決。塵匣開青萍,何時釁妖血。
閑步碧云亭,寒郊弄晚晴。
牛羊分暝色,禽鳥有春聲。
城柳風猶勁,溪梅冰共清。
屋梁正殘照,西望憶長庚。
占盡春光好,湖山一覽余。
著身蓬島里,縱目畫屏如。
我計還知錯,君謀定不疎。
它年同到此,卜筑莫躊躇。
清晨洗月露,云色已如血。
惟憂農畝枯,敢嘆征途熱。
瀕湖十萬戶,旦旦望霓切。
龍骨夾岸鳴,盡暮不暇歇。
祇今牛犁地,已作龜兆裂。
平湖三十里,泱漭幾盡竭。
矧此一線渠,而不比涸轍。
天閽高莫叫,歲事漸無說。
如予方懷章,何以救余孑。
回首望堯云,憑風哀涕雪。
總宜閣畔小簾櫳,碧浸平湖面面風。
別館柳陰聊系馬,便橋紅影正垂虹。
流觴有序傳詩客,在席無人稱倦翁。
儂自醉歸翁自倦,風光流轉不須同。
圣治峰前松檜寒,舊游從此解歸鞍。
著身泉石無心客,主掌云山正額官。
老去隠居居紫府,新來雜壓壓黃冠。
門東曾有劉仙洞,剝蘚攜筇試扣看。
靖節非沉湎,行藏豈漫游。
幾多經濟具,可付醉吟休。
志在存周鼎,悲能學楚囚。
流風千載想,我欲賦登樓。
作意每不偶,邂逅與心會。疇昔問寒梅,李園不成醉。
今夕亦何夕,見此萬花最。獨立如高人,凜凜塵世外。
藤蘚半侵剝,風雪幾顛沛。蕞爾籬落間,勁氣奪松檜。
下視桃李場,碌碌千百輩。古淡不入眼,何能供世嗜。
苦心抱歲寒,天其知我矣。此行得此花,嶷然為增氣。
置之幾席間,相對喜不寐。有果碩不食,明朝日南至。
芽蘗或未知,爾乃太蚤計。三嗅味清絕,令人發長喟。
凡卉同資造化工,紫微元不待東風。
明霞絢爛瓊為蕊,曉日離披綺作叢。
塵境斷無青瑣隔,仙姿元與赤城通。
最憐耐久堪承露,誰道花無百日紅。
名在洪鈞上,身游綠野中。
社方娛白傅,城遽閉滕公。
國勢關輕重,君恩著始終。
堪嗟典刑盡,群木刺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