澯子入京龍蔭承諸公盛贈以言因續四首于卷后 其一
始射蓬弧緣底事,
男兒要作四方奇。
今朝世烈堂前宴,
對酒何須惜別離。
始射蓬弧緣底事,
男兒要作四方奇。
今朝世烈堂前宴,
對酒何須惜別離。
當初生下男孩射蓬弧是為了什么呢?是因為男兒要去四方成就奇事。今天在世烈堂前設宴,面對美酒又何必為離別而傷感呢。
蓬弧:古代風俗,家中生男孩,就會在門左掛一張弓、三支箭,箭用蓬梗做箭桿,后以“蓬弧”指男子初生。
緣底事:因為什么事。
世烈堂:可能是設宴的具體場所。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送友人澯子入京,眾人設宴相送,詩人有感而發,鼓勵友人要志在四方,不必為離別傷感。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男兒要有四方之志,面對離別應豁達。其特點是情感豪邁,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傳統的男兒氣概和豁達的送別情懷。
牧庵擔板翁,銳氣如平日。明璧不可瑕,崇蘭有馀苾。何嘗疲津梁,苦鎩垂天翼。索價無乃高,孤峰問少室。
百花洲上姑蘇臺,吳王宴時花正開。半空畫燭西子醉,三更鐵甲東門來。吳波渺渺吳山簇,不見嬌嚬倚闌曲。丹楓落月怨啼烏,碧草東風驚走鹿。闔閭丘墓相連處,應恨夫差迷不悟。斷指千年血未乾,游魂夜哭臺前路。
梅豈必□竹,居何與梅事。政爾亦偶然,人自見之異。
縛虎敢辭山路險,斬鯨終見海波澄。
爽颯英姿遍國中,巍巍獨立樹高風。可憐梨剎千尊像,鑄造還憑美國銅。
玉殿笙歌宜此夜,更看明月照高樓。
久污朝寵老非宜,祿厚躬閒不爾虧。優詔還令使真室,特恩仍免覲京師。力疲都是垂頭馬,志適何殊曳尾龜。年事已高心慮息,山堂無俟德璋移。
小洞羅浮似,孤根倚壁斜。夜深明月下,疑是雪中花。
躡屩褰裳列炬從,投身捷下最高峰。壺中地欲窮千尺,杖底天猶隔九重。跂足青泥捫虎兕,蕩胸蒼乳攫虬龍。梯仙是處吾家在,莫遣流泉世上逢。
泉出珠璣千眼沸,花開錦繡一庭春。
元明以降篆者少,五百年間誰壓倒。國朝惟有濠叟公,鄧公完白稱二老。公書通神天下知,子孫安敢贊一辭。豈無馀子稱筆力,汗流籍湜神已疲。此書當日寄我祖,我父受之賜我守。煌煌真氣撲眉宇,何況手澤為人后。憶公作書必先酒,光緒之初我尚幼。松醪滿盎墨滿斗,大筆如林插左右。須眉如雪飛巨肘,一見驚喜不敢走。三十年來云煙過,兼金一幀家家摩。大江南北爭搜羅,安得真跡如許多。今對此書更悲泣,王祖裝池王考筆。王祖王考非人間,空窗開卷墨光濕,嗟嗟人兮人兮不如物。
神哉沛矣,厥靈載揚。揚靈如何,剡剡皇皇。我其承之,繩繩齊莊。往從郁人,爰俠斯芳。
古來抱關人,玩世可無悶。內省既不愆,得仁又何怨。
靈王傾國崇臺宇,按劍章華睨中土。弁裳伏地走諸侯,鐘鼓凌空震三楚。騁驕不畏伍子謀,落成乞與吳兵游。孤舟竟走江上路,塊土獨枕山中愁。十年伯氣終蕭索,回首華容歸不得。饑魂漂泊啼秋煙,細腰卻舞新王前。
梅亦有何好,花中偏得名。只為淡生活,不傍鬧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