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二喬觀兵書圖
舳艫焚盡仗東風,應借奇謀閨閣中。曾把韜鈐問夫婿,誰言兒女不英雄。
陰符偷讀妨描黛,繡帙雙開見唾絨。一十三篇勞指授,蟂磯馀烈本吳宮。
舳艫焚盡仗東風,應借奇謀閨閣中。曾把韜鈐問夫婿,誰言兒女不英雄。
陰符偷讀妨描黛,繡帙雙開見唾絨。一十三篇勞指授,蟂磯馀烈本吳宮。
赤壁之戰中曹軍戰船被東風燒盡,這奇謀或許來自閨閣之中。二喬曾向夫婿請教兵法,誰說女子不能成為英雄。二喬偷偷研讀兵書都顧不上描眉,打開繡著字的書卷還能看到唾沫沾的絨線。她們認真學習孫子十三篇,蟂磯留下的英烈之風根源本在吳宮。
舳艫:指戰船。
韜鈐:指兵書。
陰符:古代兵書。
繡帙:繡有文字的書卷。
唾絨:婦女刺繡時,咬斷線頭所吐的絨絲。
一十三篇:指《孫子兵法》。
蟂磯:在安徽蕪湖,傳說為孫夫人投江處。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作者看到二喬觀兵書圖后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對女性存在傳統偏見,作者借此詩打破這種偏見,贊揚女性的智慧和才能。
此詩主旨是贊揚二喬的英雄氣概和軍事謀略,突破傳統對女性的看法。特點是將戰爭與女性結合,角度新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對女性的新認知。
鶑蟬體既分,安用苦云云。
氣盛有余力,聲銷無異聞。
時來由自己,勢去屬他人。
莫作傷心事,傷心不益身。
意未萌于心,言未出諸口。
神莫得而窺,人莫得而咎。
君子貴慎獨,上不愧屋漏。
人神亦吾心,口自處其后。
秦破河山舊戰場,豈期民復見耕桑。
九千來里開封域,四百余年號帝王。
剝喪既而遭莽卓,經營殊不念高光。
當時文物如期盛,城復何由更有隍。
形狀類于魚,其心好蠹書。
居常游篋笥,未始在江湖。
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無。
年年當盛夏,曬了卻如初。
安有太平人不平,人心平處固無爭。
棋中機械不愿看,琴里語言時喜聽。
少日掛心唯帝典,老年留意只羲經。
自知別得收功處,松桂隆冬始見青。
春在花爭好,春歸花遂殘。
好花留不住,好客會亦難。
酒既對花飲,花宜把酒看。
如何更斟滿,乃盡此時歡。
自從唐季墜皇綱,天下生靈被擾攘。
社稷安危懸卒伍,朝廷輕重擊藩方。
深冬寒木固不脫,未旦小星猶有光。
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除掃待真王。
欽之謂我曰:詩似多吟,不如少吟。詩欲少吟,不如不吟。
我謂欽之曰:亦不多吟,亦不少吟,亦不不吟。
亦不必吟,芝蘭在室,不能無臭。金石振地,不能無聲。
惡則哀之,哀而不傷。善則樂之,樂而不淫。
誰剪毛頭謝陸沉,生靈肌骨不勝侵。
人間自有回天力,林下空多憂國心。
日過中時憂未艾,月幾望處患仍深。
軍中儒服吾家事,諸葛武侯何處尋。
竹影戰棋罷,閑思安樂窩。
曠時稱不見,聯轡幸相過。
寵莫兼金比,褒逾華袞多。
從來有詩癖,使我遂成魔。
愿君莫愛金花梨,愿君須愛紅消梨。
金花紅消兩般味,一般顏色如煙脂。
紅消食之甘如飴,金花食之先顰眉。
似此誤人事不少,未食之前宜辨之。
九日登高會,尋幽講雅歡。
俗風追故事,天氣薦輕寒。
白酒連醅飲,黃花帶露觀。
消沉浮世事,何足重汍瀾。
誰將造化屬東風,一屬東風事莫窮。
殘臘也宜先作策,新正其那便要功。
柳梢借暖渾搖軟,梅萼偷春半露紅。
安得向時情意在,輕衫撩亂少年中。
日月星辰天之明,耳目口鼻人之靈。
皇王帝伯由之生,天意不遠人之情。
飛走草木類既別,士農工商品自成。
安得歲豐時長平,樂與萬物同其榮。
愛君難得似當時,曲盡人情莫若詩。
無雅豈明王教化,有風方識國興衰。
知音未若吳公子,潤色曾經魯仲尼。
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誰敢更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