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晉孫登傳
一弦清奏似誰論,蹤跡飄飄響絕塵。
汲郡已行長嘯客,宜陽聊寄不言人。
步兵罷叩空回首,中散深慚未識真。
披卷竟迷君去所,仰山惟見月嶙峋。
一弦清奏似誰論,蹤跡飄飄響絕塵。
汲郡已行長嘯客,宜陽聊寄不言人。
步兵罷叩空回首,中散深慚未識真。
披卷竟迷君去所,仰山惟見月嶙峋。
那清幽的一弦琴音仿佛在訴說著什么,卻不知該與誰談論。他的蹤跡飄忽不定,琴音清絕,仿佛能超脫塵世。在汲郡已經有了這位擅長長嘯的隱者,在宜陽暫且寄身的是這位寡言的高人。阮籍拜訪后空手而歸,只能悵然回首;嵇康也深感慚愧,未能真正認識他。我翻開書卷,竟然迷失了他離去的方向,抬頭仰望山巒,只見到月色下嶙峋的山峰。
一弦清奏:指孫登擅長彈琴,琴音清越。
蹤跡飄飄:形容孫登行蹤不定,有超脫塵世之感。
響絕塵:琴音清絕,超凡脫俗。
汲郡:古郡名。孫登曾在汲郡山中活動。
長嘯客:孫登善于長嘯,聲音清越。
宜陽:地名。
不言人:孫登性格沉默寡言。
步兵:指阮籍,他曾擔任步兵校尉。
中散:指嵇康,他曾擔任中散大夫。
披卷:翻開書卷。
嶙峋:形容山峰峻峭、突兀。
孫登是魏晉時期的隱士,他隱居山林,擅長彈琴、長嘯,性格沉默寡言,深為當時的文人如阮籍、嵇康等所推崇。詩人閱讀《晉書·孫登傳》后,有感于孫登的事跡和風范,創作了這首詩,表達對他的向往和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孫登的敬仰。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借景抒情,生動塑造出孫登超凡脫俗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魏晉隱士文化的追慕。
小憩松山下,來尋山上松。青松杳不見,惟馀三兩峰。忽憶舊戰壘,因之詢遺蹤。父老默無言,微哂但務農。升高望四極,云起郁重重。
窩名安樂直堪咍,臂痛頭風接續來。恰見安之便安樂,始知安是道梯階。
碧魋朱氁紫金瞳,噏日濆波倒射空。不為偃師偏作眴,大家元住化人宮。魚龍曼衍戲如神,簇隊金牌色色新。珠簾不動天顏肅,始信支那有圣人。
未甘辛苦去朝天,故作逍遙陸地仙。老子平生萬事足,人間五福一身全。厭看日月同奔驥,擺脫塵煩等蛻蟬。重到江頭人不見,曉風吹淚忽潸然。
身世兩不知,閉戶空山下。夜深階苔上,明月清光瀉。
鄉味兵戈阻,僑居祖禰憑。蓼莪終與廢,薦芰亦難能。莫靜風前樹,差傳暗里鐙。民生惟菽水,識此足飛騰。
內署延賓宴玉堂,紫闈深啟會琳瑯。云霏寶額題宸翰,金錯瑤編勒御章。盤薦異羞羅彩翠,盞頌醇醴湛清光。柳當朱檻春先到,日過花磚影漸長。吟客盡容窺綺閣,棲禽應許托雕梁。觀榮共樂文明代,惟愿登歌頌圣皇。
楚調悠然抑更揚,四愁平子五噫梁。身同落葉常無定,□比寒花似較長。但喜有鄉頻得醉,不知何藥號為狂。芬香臭腐俱塵土,莫問桑田與海洋。
生花妙手奪春工,莫笑金銀氣太濃。網得西施肯相贈,風裳水佩出吳宮。礬弟蘭兄總絕塵,入門便作十分春。珊珊一片凌波影,更遣陳王賦洛神。
路入千峰一線通,陸離長劍立天風。五年領客題詩處,正在孤云亂石中。
秋光勝似春光好,信步行吟一望收。露冷風高人寂寞,香飄丹桂自稠稠。
侯家鋪設盛,別墅也雕甍。況是水邊竹,兼存林下風。苔花生石繡,柳浪襯魚紅。山澤非無勝,終當讓此工。
若與人相比,濃妝一美姝。色聲香并艷,紅紫綠平敷。樹亂留煙雨,峰奇寫畫圖。游人堤上望,錯認是西湖。
深院閑春晝。小篆噴金獸。一杯清茗一枰棋,正杏雨香飛候。
鸚鵡新聲溜。驀地驚回首。無端輸卻玉搔頭,倚屏笑撚花枝嗅。
曾戒觀空與坐禪,
惟因唐使說真筌。
九年面壁誰能少,
秘密先當得祖傳。
好夢秦淮又共論,
清光如昨更消魂。
水邊殘照紅橋柳,
花底春風白板門。
羌笛不堪遷客怨,
綈袍猶有故人恩。
會須覓取題詩處,
笑指當年舊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