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三首 其一
直北長河日夜流,宣房遺跡總堪愁。
黃旗萬舸喧淮口,白馬千家哭汴州。
筑岸已遷都水使,轉籌誰是富民侯?
可憐璧馬虛沉外,不救南方赤地憂。
直北長河日夜流,宣房遺跡總堪愁。
黃旗萬舸喧淮口,白馬千家哭汴州。
筑岸已遷都水使,轉籌誰是富民侯?
可憐璧馬虛沉外,不救南方赤地憂。
北方的長河日夜奔騰不息,宣房宮的遺跡讓人憂愁不已。皇帝的船隊在淮口喧鬧,汴州的百姓卻在為親人死去而痛哭。筑堤之事已交給都水使,可誰又能像富民侯那樣為百姓謀劃生計呢?可惜那些寶玉和駿馬白白沉到了水里,也無法拯救南方赤地千里的災荒。
直北:正北方。長河:指黃河。
宣房遺跡:漢武帝時曾堵塞黃河決口,筑宣房宮。這里借指治水遺跡。
黃旗萬舸:指皇帝的船隊。淮口:淮河入海口。
白馬:指喪服,這里表示百姓遭遇災禍。汴州:今河南開封。
都水使:官名,負責水利事務。
轉籌:籌劃。富民侯:漢武帝時封田千秋為富民侯,希望他能使百姓富裕。
璧馬虛沉:古時有用璧玉、馬匹祭祀河神的習俗,這里指祭祀無用。
赤地:旱災嚴重,寸草不生的地方。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面臨著黃河水患、朝廷腐敗、百姓受災等問題。詩人看到社會的種種亂象,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表達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生活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朝廷不關心百姓疾苦,對社會現狀表示憂慮。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的對比和用典,深刻地反映社會矛盾。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敏銳觀察和對民生的關懷,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價值。
軍中飛檄迅,天外跕鳶遙。料敵書生短,平時將士驕。百城連赤羽,一歲少青苗。縱有明珠在,無緣獻圣朝。
造化無私處處芳,家山想見亦春藏。無端竊祿身為客,孤負吾廬十八香。
紛紜今古辨何堪,唐宋宗風且遍參。一往浩然天地闊,從教徙北與圖南。
疏慵自分只漁樵,故向深山小結巢。兩日明公來對酒,一壺聊下樹頭瓢。
東溪先生才品高,當今作者推風騷。讀書萬卷頗自得,興來落筆生波濤。波濤旦夕為霖去,灑向人間作膏雨。萬方草木一時春,六月南薰吹溽暑。東林野老懶下床,朝來忽覺清風涼。披衣起問風來處,聞說東溪正束裝。輕裝結束何所有,奚背詩囊大如斗。生平心血為誰傾,留與蒼生作糧糗。嬰兒索乳饑待餐,民胞物與應相關。漫將詩卷酬風月,換取經綸起痌瘝。此身只合宰天下,區區百里胡為者。至人出處不易知,小用大用無取舍。良庖游刃恢有馀,割牛割雞同批虛。一朝利器在公手,盤根錯節當何如。先生行矣時未晚,摶風直上鵬程遠。早將名字列屏風,佇見文章推補袞。朝來墨綬暮黃扉,黑頭宰相遙相思。不須更問東林老,期君努力為所為。
水漫汀洲新綠,云開崦嶂微青。殘紅不見成陰后,鶗鴂寂無聲。笑傲坡公一夢,風流杜牧三生。西湖依舊人中意,來去竟難憑。
荒村終日水車鳴,陂北陂南共一聲。灑面風吹作飛雨,老夫詩到此間成。
司徒歸歟秋月九,江上尋山歷厖糺。九峰何在郢城西,此景更無他處有。誰將群物名飛走,取類應出前人口。為雞為馬為象獅,指點相呼故非偶。烏嶺焦山自色形,遠為神仙近慈母。方床若為野人懸,斷舸不勞津吏守。公心好靜復好奇,孰謂傷廉本無取。書堂清敞據中區,曲徑煙蘿舒復紐。云開畫障當南榮,泉送琴聲入西牖。別來想像三十年,清夢幾回詩幾首。鑒湖不用乞新恩,故物今還落公手。九峰髣髴在壺中,一笑春風共醇酒。謝安臥不負東山,杜甫望常依北斗。攜滿青囊采藥多,坐溫白石觀棋久。香山老者復何人,此老此峰皆壽耇。涯翁大作合磨崖,為問山靈汝知否。
盡是劉郎手自栽,劉郎去后幾番開。東君有意能相顧,蛺蝶無情更不來。
君問羅浮里,仙靈事若何。須知蝴蝶大,更是梅花多。時有麻姑客,紛從翠羽過。峰巒勝廬岳,四百玉嵯峨。
老樹拿空云,長藤網溪翠。碧火冷枯根,前山友精祟。或為道士服,月明對人語。幸勿相猜嫌,夜來談客旅。
王維竹里館,今復見諸孫。翰簡傳來久,名園幾處存。鳥歌煙際石,花覆月中門。高士軒多暇,時能共一樽。
公子命巾車,千里過我廬。驚飛庭尉爵,喜見丈人烏。倚壁方挽膝,推琴欲攬須。殷勤更秉燭,孤悶一時攄。巢枝良易安,瓢飲有馀歡。棲棲枳棘間,矯矯如龍鸞。抱牘鳧鶩進,落筆蛇蛟蟠。但令填紙尾,只作馬槽看。
風流江漢地,朝暮雨云深。不入陽臺夢,誰憐青冢心。對君還有賦,遇主恨無金。溪水香猶在,愁予學楚吟。
清明寒食。過了空相憶。千里音書無處覓。渺渺亂蕪搖碧。蒼天雨細風斜。小樓燕子誰家。只道春寒都盡,一分猶在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