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默庵明府
瞠開雙眼坐乾坤,此地何曾解困人。寬卻肚皮橫著枕,江山云物不勝春。
但得衣襟尚有心,從教苦樂自相侵。無弦我亦憐同調,手眼依稀有素琴。
不移苦節不知長,杉葉青青自帶霜。誰薄蟪蛄與朝菌,何如椿樹兩相忘。
便便坦腹自深情,況復多才世澤清。試問冶長當日意,也須無語對秋燈。
擊案同君水一杯,愛君住劫貫風雷。分明一紙悲秋賦,只當長歌讀幾回。
黃金臺畔倚仙人,萬里風云入眼新。為報綈袍問秋扇,可須還掩馬頭塵。
應須潑墨寫霜條,青玉瑯瑯欲壓霄。學得十年行腳意,如王氣宇未全消。
瞠開雙眼坐乾坤,此地何曾解困人。寬卻肚皮橫著枕,江山云物不勝春。
但得衣襟尚有心,從教苦樂自相侵。無弦我亦憐同調,手眼依稀有素琴。
不移苦節不知長,杉葉青青自帶霜。誰薄蟪蛄與朝菌,何如椿樹兩相忘。
便便坦腹自深情,況復多才世澤清。試問冶長當日意,也須無語對秋燈。
擊案同君水一杯,愛君住劫貫風雷。分明一紙悲秋賦,只當長歌讀幾回。
黃金臺畔倚仙人,萬里風云入眼新。為報綈袍問秋扇,可須還掩馬頭塵。
應須潑墨寫霜條,青玉瑯瑯欲壓霄。學得十年行腳意,如王氣宇未全消。
睜大眼睛置身于天地之間,這地方卻從未救濟過困厄之人。放寬心胸隨意安臥,江山美景春光無限。只要心中還有信念,任憑苦樂相互侵擾。我也憐惜那無弦琴的知音,隱約中仿佛看到撫琴的姿態。堅守苦節才知歲月漫長,杉葉青青自帶寒霜。誰會輕視蟪蛄和朝菌,不如像椿樹一樣彼此相忘。坦腹而臥自有深情,何況你多才且家世清譽。試問公冶長當時心境,也只能默默對著秋燈無語。與你擊案共飲一杯水,敬佩你歷經劫難仍有風雷氣概。這一紙悲秋賦,權當長歌多讀幾遍。在黃金臺邊與仙人般的你倚靠,萬里風云映入新的視野。托人問候你,是否還需掩著馬頭的風塵。應該揮毫潑墨畫那霜枝,如玉般的竹子仿佛要壓向云霄。學了十年云游的心境,你如王般的氣宇仍未消散。
明府:漢魏以來對太守、牧尹的尊稱,后來多用來稱縣令。
瞠開:睜大眼睛。
解困人:救濟困厄之人。
寬卻肚皮:放寬心胸。
云物:指云等自然景物。
無弦:此處可能指無弦琴,寓意高雅、知音。
苦節:堅守節操,忍受困苦。
蟪蛄與朝菌:出自《莊子》,蟪蛄是一種蟬,朝菌是一種朝生暮死的菌類,比喻生命短暫。
椿樹:傳說中長壽的樹。
便便坦腹:形容人坦然而不拘小節。
世澤:祖先的遺澤。
冶長:公冶長,孔子弟子,傳說懂鳥語。
住劫:佛教語,指世界形成后住的時期,這里指歷經劫難。
黃金臺:戰國時燕昭王筑臺,置千金于臺上,以招攬人才。
綈袍:指厚衣服,這里有問候之意。
秋扇:比喻被棄的女子或失勢的人。
霜條:經霜的樹枝,常用來比喻人的高潔品格。
青玉瑯瑯:形容竹子清脆、美好。
行腳:指僧人云游四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與王默庵相識,王默庵可能是一位有才華、有氣節的縣令。詩人在與他交往過程中,有感于他的品格和經歷,寫下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和惺惺相惜之情。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戰,而王默庵堅守自我,這引發了詩人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王默庵的品格和才華,表達對他的敬佩與情誼。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豐富內涵,情感真摯且表達多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對友人的深厚情感。
依依宮柳拂宮墻,樓殿無人春晝長。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幸誰薄幸?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海神廟見有他為證。似王魁負桂英,磣可可海誓山盟。繡帶里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柳陰庭院占風光,呢喃清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 萍散漫,絮飄飏,輕盈體態狂。為憐流去落紅香,銜將歸畫梁。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臺歌舞無消息,金樽玉管空陳跡。空陳跡,連天衰草,暮云凝碧。
秋來兩日,因個甚、鳥鵲侵晨傳喜。卻是常娥親姊妹,降作人間佳麗。黛柳長青,官梅穩親,鏡里春明媚。花顏難老,壽杯頻勸浮蟻。 聞道瀟酒才郎,天庭試罷,名掛登科記。昨夜涼風新過雁,還有音書來寄。千萬樓臺,三千粉黛,今在誰家醉。歸來歡笑,一床真個雙美。
瑞就柯山,昴宿儲祥,嵩岳降神。羨堂堂玉瑩,汪汪陂量,一襟風月,滿腹經綸。試部丹砂,聊乘鳧舄,來種錦江桃李春。弦歌地,看吏能綽著,薦墨爭新。 從茲大振家聲。待京國來歸專秉鈞。想宸恩初拜,北門學士,都人盡道,東閣郎君。雨細絲輕,梅黃金重,兩莢寶階呈端蓂。稱觴慶,愿萊衣袞袞,長照壯椿。
秋來兩日,因個甚、烏鵲侵晨傳喜。卻是常娥親姊妹,降作人間佳麗。黛柳長青,官梅穩襯,鏡里春明媚。花顏難老,壽杯頻勸浮蟻。 聞道瀟灑才郎,天庭試罷,名掛登科記。昨夜涼風新過雁,還有音書來寄。千萬樓臺,三千粉黛,今在誰家醉。歸來歡笑,一床真個雙美。
大君端扆暇,睿賞狎林泉。開軒臨禁籞,藉野列芳筵。 參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懸。玉池流若醴,云閣聚非煙。 湛露晞堯日,熏風入舜弦。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 謬陪瑤水宴,仍廁柏梁篇。闞名徒上月,鄒辯詎談天。 既喜光華旦,還傷遲暮年。猶冀升中日,簪裾奉肅然。
高人必見知,已是渡淮遲。 路遠飄零客,囊多絕妙詩。 早蟬何處聽,歸棹幾時期。 到定陪吟宴,瓊花惜過時。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惟 一作:唯)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上人解作風騷話,云谷書來特地夸。 楊柳杏花風雨后,不知詩軸在誰家。
袁梅巖,名不詳。 朱熹曾薦釋志南至袁處。事見《詩人玉屑》卷二○。
萬一云 愛累累、萬顆貫驪珠,特地寫幽芳。想黃昏云淡,夜深人靜,清影橫窗。冷澹一枝兩葉,筆下老秋光。參透圓明相,日觀開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風姿霧質,雅趣悠長。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猶香。珍重好、卷藏歸去,枕屏間、偏稱道人床。江南路,后回重見,同話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