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二首 其一
河漢陰陰夜寂寥,閨中乞巧拜青霄。
暫移翠管封蛛網,斜插金鈿望鵲橋。
纖手穿針云影動,露臺結彩燭光搖。
一年一度長相會,縱有離愁亦易消。
河漢陰陰夜寂寥,閨中乞巧拜青霄。
暫移翠管封蛛網,斜插金鈿望鵲橋。
纖手穿針云影動,露臺結彩燭光搖。
一年一度長相會,縱有離愁亦易消。
銀河在夜色中隱隱約約,四周寂靜無聲。閨中的女子們在七夕之夜向青天祭拜,祈求心靈手巧。她們暫時放下毛筆,用盒子封存住有蜘蛛的蛛網,頭上斜插著金鈿,遙望鵲橋。纖細的手指穿過針孔,仿佛云影也隨之晃動,露天的高臺上結著彩飾,燭光搖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縱然有離別的愁緒也容易消散。
河漢:銀河。陰陰:隱隱約約的樣子。寂寥:寂靜。
乞巧:七夕節的傳統習俗,女子向織女祈求心靈手巧。青霄:青天。
翠管:毛筆。封蛛網:七夕時把有蜘蛛的蛛網用盒子封起來,第二天看蛛網的疏密,密則得巧多,疏則得巧少。
金鈿:用金翠珠寶制成的花朵形首飾。鵲橋:傳說七夕時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露臺:露天的高臺。
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起源于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傳說。在古代,七夕節有女子乞巧等習俗。此詩可能創作于七夕節期間,詩人看到閨中女子乞巧的熱鬧場景,聯想到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七夕節為背景,描繪了閨中女子乞巧的情景和牛郎織女相會的美好。主旨是表達對愛情的贊美和樂觀態度。其特點是描寫細膩,營造出浪漫的氛圍,在展現傳統節日文化方面有一定價值。
櫻花永巷垂楊岸。桃葉傳情竹枝怨。
滿庭芳草易黃昏,一去那知行近遠。
寶匣塵昏蟬鬢亂。斜插玉釵燈影畔。
錦囊封了又重開,千里夢隨殘月斷。
水精盤躍錦鱗魚,閟宇淵沉海岸居。
秀世竹鳴金鸑鷟,觀空波涌玉蟾蜍。
輕明纓絡垂身后,重疊芙蓉襯足初。
曾向夢中潛祐我,爍人儀表降蓬廬。
瑤池仙子早驂鸞,剩有詩篇下界看。一樣春暉慈蔭好,拂云新拓碧瑯玕。
不負龍山此日過,同岑容聽廣寒歌。分明慧業三生在,一瓣心香印大羅。
江南憶,錦帶繞秦淮。
萬古中原龍虎氣,百年冠蓋鳳凰臺。
天闕一雙開。
玉壺仙骨產蓬萊,客授京璜雋武開。
曾向西山傳墨印,好游東觀籋蘭臺。
青云直上輕馀子,黑發誰量未易才。
側耳韶簫充雅奏,愿同觀樂詫州來。
江西詞客休刺船,馬上俊郎休弄鞭。
且看滿城花落地,恰如窮谷曉時天。
松林獨干凌堅操,麥壟疏毛白少年。
犬信宜將筒護紙,鴻書須用帛為箋。
月中兩艷非投暗,物里千形不較鮮。
最好一環圍井口,有時數點露山肩。
紛來上相揮長麈,側去諸卿蔽曲旃。
水畔誰為佩珠女,車中人是行云仙。
吟裁笛竹清梅瘦,忽爨琴桐濕更煙。
近日無錢酬酒媼,且教借賣漫翁田。
平明迎日上廬岳,春山滌翠清如濯。攀蘿直上三萬級,側身蟠走如飛鶴。
云鱗鱗,花冥冥,劃然巨靈劈千丈,瀉出萬派洪濤聲。耳目蕩漾不能主,恍如坐我于滄瀛。
滄瀛風雨不可測,中有一人不相識。手持銀管跨紫鳳,授以琳瑯五彩筆。回頭笑指游空蒙,導余絳節雙玉童。
呼吸帝座隨清風,俯視一一金芙蓉。白云如綿滿空谷,乘此欲與天庭通。
把酒酹煙霞,素懷托明月。明月與時滿,煙霞無時歇。
拍肩笑問洪崖生,口吹玉笛銀河傾。山中木葉蕭蕭響,下界疑為鸞鳳鳴。
襞箋授蕭史,供飲白玉醴。長觥傾倒慎莫辭,醉眠石上呼不起。
白猿蒼鳥莫相猜,前五百年曾住此。
林腰路轉忽欣然,
玉佩垂蘿古殿邊。
客里對花如舊友,
夜深清坐玉壺天。
飛還倦鳥翠煙迷,曲徑荒蕪草拂堤。
微綠動時翻蝶舞,靜林幽處住鴉啼。
衣迎落葉秋風冷,洞鎖斜陽夕照低。
揮麈話僧閒白鶴,依依影映碧云棲。
洪流帶郭,平蕪紆轡,南陌乍染濃碧。斜陽淺映城闉處,猶認亂鴉催暝,飛燕愁夕。葵麥參差春色老,好料理、江湖歸楫。恰難忘、載酒經過,寂寞子云宅。
誰信蒼梧路阻,憑將心事,喚醒西京銅狄。罾蛟潭底,拜鵑林下,此意無人知得。向西風搗麝,吹起香塵遍今昔。鈴聲緊、別愁如海,曠野星稀,蒼涼歌主客。
久聞歷下亭名古,今識亭窗向水開。
恬靜湖光歸幾席,翠微山色入追陪。
一城砧杵秋聲遠,幾處蒹葭野岸隈。
莫道終宵人跡少,涵虛應有夜珠來。
怪煞雙丸,電掣波翻,底事如馳。記忘年可友,衡方齒少,南鄰覓阮,咸亦肩隨。顧我殊慚,目伊何似,謝樹臨風玉兩枝。驚相問,今四旬都過,消減光儀。
吾衰更復奚辭。算久已、飛騰不系思??v才華似爾,工詩無益,行藏如仆,賦命偏奇。人說當初,負薪翁子,五十乘驄守會稽。吾長嘯,也明年曰艾,懷綬何時。
都門將酒惜分攜,歸路骎骎望欲迷。千里又看新燕語,一聲初聽子規啼。春風天上曾揮翰,遲日江邊獨杖藜?;厥兹綐情w晚,斷云流水自東去。
流落天涯思故園,散愁郊外任蹣跚。云歸邃谷知無雨,風卷寒溪沒近灘。已見雁將歸楚澤,遙知春又到長安。桑林壟麥依稀是,祇見秦川萬里寬。
清溪寒色映芙蓉,法界蒼茫瑞靄濃。
北去層巒回玉幾,西來積翠聳金峰。
氣鐘瓊莞三千里,秀出秦關百二重。
從此遐荒開泰運,滿江風雨化魚龍。
輦道經湍崩幾曲,森玉笏前響新玉。
繇來雨意先微風,柏子吹香出山腹。
籃輿北入梯云館,果有云梯緣雨足。
此時云作負天青,下映山容肅沈綠。
昆明裂帛互陰晴,匹練何時已纏屋。
云中看雨自雄奇,雨里聞香更清淑。
鳴松漱石了一生,不恨泉聲劇繁促。
山中豈少聽泉人,自擁樓臺厭肴簌。
輿夫卻謂雨功遲,飛去蝗群才信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