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由召伯埭見別三首 其一
孤蓬短榜溯河流,無賴寒侵紫綺裘。
召伯埭南春欲盡,為公重賦畔牢愁。
孤蓬短榜溯河流,無賴寒侵紫綺裘。
召伯埭南春欲盡,為公重賦畔牢愁。
像孤蓬一樣乘著小船逆河而上,無奈寒冷侵襲著紫色綺羅裘衣。在召伯埭的南邊春天快要過去,為你再次寫下抒發心中愁悶的詩篇。
孤蓬:比喻孤客。
短榜:短槳,借指小船。
溯:逆流而上。
無賴:無奈。
紫綺裘:紫色的綺羅皮衣。
畔牢愁:指抒發心中的愁悶。
此詩是蘇軾為和蘇轍在召伯埭分別時所寫之詩而作。蘇轍送別蘇軾,兩人在召伯埭分別,蘇軾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可能在蘇軾赴任途中,當時仕途奔波,兄弟分別更添愁緒。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與兄弟分別的愁情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特點是意象典型,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情感細膩、善于借景表意的特色。
諸佛機,祖師意。百草頭,雙眉底。不可得而一,不可得而二。趙州關即且置,云門曲作么生。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
爾有孤閒句,余時天外吟。生皆天地意,死亦友朋心。日入寒松苦,云凝獨壑陰。逢人多強笑,恐忽淚沾襟。
不道巴山今夜,西窗燭與誰同?倚欄意緒轉朦朧。漫云詩共酒,獨聽雨兼風。有恨難和人說,燈前徒剩怔忡。情懷依舊類飄蓬。感君千里約,心逐大江東。
未出門時一款招,至今遺恨杳難消。翻然自覺無恩怨,萬里家山未是遙。
項籍路由此,力豪聞拔山。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關。陔下圍歌合,江頭匹馬還。卻思諸父老,相見亦何顏。
霖雨秋方積,我行殊未休。緇衣明客況,黃潦帶邊愁。雞骨占難定,龍街市欲收?;し彩郑翁幙射N憂。
令節芳筵江上開,春風澹蕩入樓臺。大堤騎馬山公去,東閣觀梅水部來。舞袖須留明燭照,酒杯寧待落花催。主人誇有閒居賦,不倩凌云蜀客裁。
勾吳霸業竟誰成,留得崇丘歲一登。玉雁已隨黃壤盡,鐵花空向碧潭凝??罩杏兴柒徴Z,臺上無僧喚石應。踏盡蒼苔春老去,但馀落日與寒藤。
雨里青山真可愛,此懷可許托張袁。誰教老竹剛三個,獨與癡人共一軒。蹇淺謾勞吾子愛,迂疏敢顧眾人言。吾公滿壁淋浪墨,何日來看獨樂園。
地迥鄉遙,一帆煙雨思如潮。人字雁歸天外語,撩愁緒,水遠山長何處去。
半畝馀蔬圃,因之搆小亭。晚吟風細細,休坐思泠泠。移植花仍好,新栽竹更青。誰知官署內,景色似林坰。
軟紅銷盡利名韁,興到湖山取次行。萬馬拍堤春浪起,一龜曝日曉峰橫。客中寢飯根塵寂,雪后松篁意氣生。身是定僧無欠剩,惟馀雙鶴報寒更。僧居西畔鶴居南,我向中邊住此庵。歲晚結交松莫逆,老來知味菜分甘。禪心每日閑中得,世事新從夢里諳。隱幾空明香穗斷,凈揩雙目對晴嵐。晚歲知非蘧伯玉,前身作脫戒師兄。青山不灼利名火,白發能銷忿欲兵。境對虛空全體現,眼無揀擇內心平。曉窗醒寂關何事,到枕清鐘一兩聲。
樓前咫尺春江水。弱柳拂波吹暫起。短書難寄恨休題,好夢欲留醒不似。琴絲怨入閑宮徵。不盡春心堆玉指。疊瀾風急亂紅多,何忍將身同恨蕊。
獨坐真成悶,孤砧急暮聲。乾坤偏惡道,世路幾狂生。騷雅原無命,湖山剩有情。一丘何不可,身外即浮萍。
柳眼朝來已漸增,小橋流水不曾冰。百年短褐沖殘臘,半日閑身對定僧。疏磬出林風斷續,寒云依岫晚崚嶒。淵明未得陶然醉,即事成詩似未能。